传承“四下基层”好作风
万应慧
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是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也与我党历来做群众工作的思想一脉相承,是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生动实践。
听汇报很重要,看材料很重要,而满含真情走下去直面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群众实实在在的问题、融入群众的内心深处更加重要。
下去的是基层,到达的是民心。“四下基层”不仅是一种工作制度,更是一种工作态度。“四下基层”最为要紧处当是带着初心、真心、诚心、热心,身心合一,以我心换民心,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调查研究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有效解开群众的心结,推动求真务实为民办事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
好不好、实不实,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如果说“四下基层”是出发点,那么让群众满意一定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务必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关键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想干,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国之大者,在乎民也。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对你有多亲。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走近群众才能走进人心。耐心倾听民声、悉心接受民意,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高效地与老百姓互动。领导干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心系群众、为民造福。
良好的作风是干事创业的基石。当前,我省明确提出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新目标的提出,鼓舞激励着无数干部群众的心。实践证明,目标的实现是在时不我待的拼搏中干出来的,发展是在只争朝夕的实干中拼出来的。
到基层察民情、解民意,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摸清民情民意,一项项落实,一步步到位,用脚步丈量责任,在一线展现作为。以好作风凝聚正能量,打好改革这块“铁”、走好发展这步棋,我们才能走好未来的路,答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这张新答卷。
责编:李莹
审核: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