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直播带货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
许 刚
近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情况。将于7月1日起生效的《条例》要求,直播带货必须说清楚“谁在带货”“带谁的货”,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
近年来,在直播带货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相应投诉举报也大幅增加。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5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长10.5倍,同时投诉举报增幅高达47.1倍,明显高于传统电商。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是直播带货涉及“台前幕后”主体多、“人货场”链条长,线上线下监管难度大;其次是部分商家为了吸引流量,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甚至售卖假冒伪劣产品;最后是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往往冲动消费,缺乏理性判断,维权也较为困难。
而《条例》的推出,更多是针对虚假宣传、质量等问题进行规范,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对于直播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秉持着“谁销售谁负责”“谁服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平台、直播间和主播人人有责”,遇到消费争议时没有一方能够置身事外。
《条例》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网络直播营销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换而言之,消费者在直播电商消费场景的相关权益将得到有效保障。
首先,《条例》将提高信息透明度,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信息以及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都将得到清晰标示,消费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商品信息,作出更理性的购买判断。
其次,《条例》将强化平台责任,倒逼平台加强管理。平台需要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购物环境。
最后,《条例》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推动直播带货走向良性发展道路。在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下,合规经营的商家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劣质商家也将被逐渐淘汰,整个行业也将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直播带货的规范日趋完善,对消费者来说是好消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7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直播电商消费者的权益将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会对直播电商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责编:姚晟琦
审核:刘 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