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冲锋
本报记者 董翰博
开栏的话 攻坚之年,战鼓催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区各部门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集中力量开展“八大攻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求变图强的志气、知重负重的勇气、奋起直追的锐气,向“攻坚”聚焦,朝“攻坚”发力,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夯实基础、蓄势聚能。
今起,本报推出“牢记嘱托显担当 攻坚之年谱新篇·攻坚者”栏目,组织记者深入各地区各行业生产一线,挖掘在攻坚之年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展现全省上下闻令而动、埋头苦干的奋斗姿态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以目前的条件,企业应该申请建设重点实验室还是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哪个更合适,大家说说看法。”大多数人下班后,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办公楼里,一场围绕企业项目的讨论仍在进行,其核心议题是帮助域内某工业机器人企业申请国家项目支持。
沈抚示范区为项目强化协同联动成立项目专班。在场参与讨论的既有沈抚示范区发展改革、产业创新、投资促进等部门人员,也有行业专家、项目管家等,大家纷纷从专业角度给出对项目的意见。
“综合大家讨论的结果,以及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优势条件,还是决定帮助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这样成功率更高,也更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历经了两小时的“头脑风暴”,讨论会召集人、沈抚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局局长姚旭敲定方案,当晚带着企业管理人员及时调整项目建设方案。
第二天一早,姚旭就带着95页近6万字的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来到省科技厅,争取项目支持。
“能提前一天是一天。”这样的快节奏已成为姚旭的工作常态。今年是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加快沈抚科创园建设成为我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部署之一。刚调到沈抚示范区几个月就进入沈抚科创园建设的“主力部队”,姚旭的日常工作总是围绕各类“攻坚”展开。
向“攻坚”发力,瞄准项目破解“难点”。
建设沈抚科创园,关键在一批优质项目支撑,需要土地、资金等要素及时哺育,姚旭与同事们一道力争为项目提供优质要素。为了让沈抚科创园对项目、人才更有吸引力,沈抚示范区纵向频繁调研创新主体需求,横向搜集对比各地政策供给,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最终制定《沈抚示范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并正式向全社会发布。
翻开政策细则,一行行文字背后是一次次攻坚努力:支持科技成果挖掘,鼓励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对入驻项目提供每年最高20万元运营经费;支持前沿科技成果产出,鼓励企业和机构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给予最高200万元的研发补助……沈抚示范区对标、赶超发达地区奖补力度,推出科技创新专业“政策包”,为打造辽宁科技成果转化“总窗口”,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贯通提供有力支撑。
向“攻坚”发力,帮助企业减少“痛点”。
随着中国科学院金属所沈抚中试基地项目快速发展,基地面临现实困境:职工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现有住宿资源紧张;居住环境缺乏网络配套设施,职工生活存在诸多不便。
面对项目方需求,姚旭与同事们第一时间协调沈抚示范区开投集团沟通解决,逐一研究攻克金属所沈抚中试基地项目提出的职工宿舍房间选取、水电燃气网络等具体问题。目前,开投集团提供的房源已基本能满足其住宿需求,其他配套设施仍在加快推进解决。“企业有关切之问,我们当有务实之举。”姚旭说,项目、企业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攻坚就应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采访期间,姚旭接到一个电话咨询:沈阳某大学计划近期入驻沈抚科创园,办公场地、科技成果挖掘转化等都需要支持。
攻坚,仍在继续。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