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个地名入选《锦州市地名文化保护名录》
本报讯 记者朱忠鹤报道 日前,《锦州市地名文化保护名录(首批名单)》对外发布,共有49个锦州地区地名进入首批名录。
49个地名包括五大类,分别是“行政区划类”“村落类”“街路巷类”“自然地理实体类”和“历史文化类”。行政区划类共5个,包括锦州北镇市、义县、古塔区、闾阳镇(北镇市)、八道壕镇(黑山县)。村落类包括了16个地名,分别是锦州市太和区的营盘村、大薛村;锦州市高新区的水手营子村、松山村;锦州凌海市的班吉塔村、边墙子村、大茂堡村;锦州北镇市的观军场村、华山村、龙岗子村、石佛村;锦州市黑山县的土城子村;锦州市义县的万佛堂村、大铁厂村、宝林村、石匣子村。街路巷类共5个,包括锦州市区的松坡路、朱将军胡同;义县的永合盛胡同、翰林府胡同、奉国寺北胡同。自然地理实体类共8个,包括医巫闾山、北普陀山、笔架山、翠岩山、大虎山、蛇盘山、大石湖、老爷岭。历史文化类共15个,包括锦州市古塔区的广济寺塔、东北交通大学义勇军抗战遗址;凌河区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高新区的生生果园;凌海市的萧军纪念馆;北镇市的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北镇庙、崇兴寺双塔;黑山县的冮台山烽火台、黑山阻击战101高地遗址;义县的奉国寺、安泰门、朱瑞烈士陵园、辽代八塔、广胜寺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进入首批《锦州市地名文化保护名录》的地名历史悠久。在“村落类”中,锦州市高新区水手营子村几千年前就有古人在那里生活,曾经出土过一件国家一级文物“连珠纹连柄青铜戈”,这件文物的出土,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在包括水手营子村在内的渤海湾北岸保持着强大的势力。
地名文化是地名语词文化和地名实体文化的总和。地名语词文化是指地名语词具有的语种、读音、书写、命名理念、由来含义及其演变等内涵。地名实体文化是指地名指代的地理实体的历史、地理等特征,包括历史文化特征、传统文化特征、地质与地貌特征、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自然资源及经济特征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组长曹保明表示,此次锦州市对外公布全市地名文化保护首批名录之举值得肯定,这既是对作为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地名”的保护,也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举措。
曹保明认为,地名是文化遗产的凝固,各地在对地名的保护中,一定要注重田野调查,通过访谈、记录、录音录像等方式,将与地名紧密相关的文化信息一并收集,丰富并立体式地呈现地名背后的内容。
另外,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地名经常发生改变,因此,在对地名进行深入挖掘时,要一并收集该地曾经的名字,并加以明确标注,构建某一处地名的历史变迁图。同时,注意对地名的名字来源历史的准确、真实解读。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