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检察机关领导干部接访 办信“百千万”工程成效显著
我省检察机关领导干部接访 办信“百千万”工程成效显著
接访办信7969件 案件化解率达到54.37%
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领导干部接访办信“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深入推进检察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省检察机关领导干部接访办信7969件,完成预定任务的79.26%,案件化解率达到54.37%。7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检察院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辽宁检察机关接访办信“百千万”工程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领导干部接访办信“百千万”工程是今年全省检察机关开展的一个专项活动,目标任务是全年省检察院检察长接访办信100件,市县两级检察院检察长接访办信1000件,全省各级检察院班子成员接访办信10000件,切实做到“有访必接、有信必办、有难必解、有错必纠”。
深化机制建设,把矛盾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实施接访办信“百千万”工程以来,全省检察机关高位部署、积极推进,打造“新接访平台”“新信访生态”“新信访机制”“新监督引擎”“新业务团队”,并通过多种途径密切检访关系,增强检访双方互信,推进个案化解有效沟通,保证案件化解质量。
同时,推进检察信访工作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协同配合机制建设,形成多层次、多部门、多角度、内外协同的综合化解矛盾的大格局。在接访化解过程中,主动检视诉讼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检察监督的“富矿”线索,促进法律监督工作质效的提升,并以信访个案评查评估团队建设为主体,积极开展接访评估、案件评查和反向审视,推进信访源头治理。
下移工作重心,强化源头处理。全省检察机关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三级检察院有效衔接,相关部门在重点信访案件评查、联合接访化解等方面,打破部门界限,协同推进,真正形成了检察信访工作“一盘棋”;各级检察院主动加强与当地信访、公安、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积极为案件化解创造条件。目前,我省各级检察院联动开展化解的案例占比超过了35%。
实施接访办信“百千万”工程以来,我省各级检察机关领导干部接访主动性不断增强,带头化解的案例不断增多,领导干部接访办信已经成为常态化工作。领导干部主动接访、约访、下访成为检察信访工作的主流。上半年,全省三级检察院检察长接访办信2125件,占全省检察机关领导干部接访办信总数的26.67%,其中省检察院检察长接访办信385件,市县两级检察院检察长接访办信1740件,通过“百千万”工程,我省进一步把矛盾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发挥牵动作用,推进检察工作品牌建设、制度建设
“百千万”工程作为全省检察工作的四大牵动之一,其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检察护企”活动中,省检察院控申检察部门与省工商联推出“百千万”工程服务“百千万”企业十条措施。目前,已接收四批涉企案件92件,其中涉信访事项41件已经开始评估评查和接续办案化解。在“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检察信访部门共向侦查部门转办各类监督线索523条,为检察侦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百千万”工程中,接访包案化解催生了一批典型信访案事例,特别是以省检察院检察长推动化解的凌海市张某田信访未得到执行案件、朝阳翟某林信访案推动和解为代表,先后形成46件化解信访“硬骨头”的典型案例,其中5件案例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
同时,各级检察院主动适应检察信访工作的新变化,结合实际,加强控申检察工作品牌建设。如本溪市检察院联合信访局、司法局、律师协会和心理咨询师协会,打造“溪访息诉”特色矛盾纠纷化解检察集成品牌,形成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工作合力。朝阳市检察院打造了集控告申诉、案件受理、检务公开、检察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内首家全天候7×24小时“不打烊”智能“新接访”平台,最大限度为信访群众提供了便利。凤城市检察院的“向枫而行”、凌海市检察院的“蓝海扬帆工作室”等品牌,成为“百千万”工程中涌现出的优秀检察信访工作品牌。
省检察院还相继出台《“百千万”工程接访(办信)人员纪律规范(试行)》等制度,加强纪律约束、完善接访办案相关程序,推进“百千万”工程整体制度体系构建。
下一步,我省检察机关将以“百千万”工程为重要抓手,继续推进领导干部接访办信制度化、常态化,把“百千万”工程打造成为辽宁检察工作的信访品牌;继续发挥领导干部接访办信的牵动作用,提升检察工作整体质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改善信访生态,为信访法治化打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全力化解信访风险,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