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创业带动就业成效
彭 青 唐梓晴
日前,辽宁、江苏、广东等地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等形式,“硬核”鼓励青年人就业创业。创业利于保就业、促发展,具备带动就业的乘数倍增效应,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还能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挖掘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新动能。
在就业的总量性矛盾得到缓解的同时,当前我国就业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矛盾仍突出。随着新型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劳动者对自主创业的需求日益增加,但也面临着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创业成功率较低。因此,需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完善各项服务保障,以激发劳动者创业积极性,巩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成效。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促进创新创业的坚固基石。进一步放松服务业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场所经营等规制管制措施,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最大化赋予经营主体主动权。创新方式优化市场监管,坚持对新兴产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量身定制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和标准规范,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通创业带动就业的制度障碍。明确支持对象、标准和条件,提高对创业活动的贷款贴息、税收优惠、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的可获得性。
蓬勃的产业发展是促进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产业是创新创业的坚实根基,要拓宽创业空间,产业生态水平是关键一环。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进程中培育更多创新创业新增长点。继续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类城乡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到农村创新创业。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步伐,深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就业潜力,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制定符合灵活就业新形态特征的非标劳动关系体系,进一步加强零工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支持全社会依托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创新创业。
完善的服务帮扶体系是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构建创业友好型场景,进一步升级支持创业服务体系,总结推广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创业载体和发展空间。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业者提供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保护等服务,保障创新成果的权益。
系统的教育培训是促进创新创业的有力引擎。继续深入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实现创业阶段全覆盖,组织准备创业和创业初期的人员参加网络创业、创业(模拟)实训、企业经营发展等培训,探索“互联网+”“智能×”培训新形态,推动培训方式变革创新,提升参训人员的项目选择、市场评估、创业计划等能力。完善创业培训资源建设,广泛发动更多优势资源参与创业培训,构建涵盖行业企业、公共实训基地、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载体的全方位供给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创业培训师资库。完善创业培训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估体系,强化创业培训后续服务,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服务的有效衔接和统筹推进。
责编:曹思洋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