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蔚起 引领振兴
本报记者 关艳玲 任梓溪
打造“大国重器”,他们是不断突破“卡脖子”难题的高水平技术创新团队、精于实操的卓越工程师、勇于攻坚克难的大国工匠;支撑美好生活,他们是深入田野的农技人员、启智润心的教育工作者、为人民抒写的文化工作者……
75年砥砺前行,纵观辽宁的发展之路,我省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支持各方面人才在辽宁这片沃土上建功立业。
今年5月,新时代辽宁人才振兴大会在沈阳召开,旗帜鲜明地向全社会传递省委、省政府尊贤礼士、惜才如金、唯才是用的坚定决心。
清华教授辽宁行、北大学子辽宁行、博士沈阳行……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我省持续为人才交流、合作、引进搭建平台,为辽宁全面振兴注入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创新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省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特别是近年来,省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建设人才强省作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全省人才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回望历史,作为“共和国长子”,辽宁向全国输送了大批人才和技术,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重振雄风,我省不断搭建辽宁特色品牌平台,大力吸引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如今,辽宁已经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人才队伍快速壮大。我省坚持引育并举集聚人才,推行平台引才、活动引才、柔性引才。2023年10月,我省举办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发布东北区域人才需求岗位15.1万个,全职引进1.5万人,促成沈阳、大连等东北地区五市签署区域人才一体化框架合作协议。2023年,全省全职引进海内外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4387人,同比增长77%;引进高校毕业生40.1万名,同比增长20.8%。通过顾问指导、挂职兼职、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吸引用好各类人才,服务我省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实现人才智力资源的“柔性”集聚。
高端人才脱颖而出。我省高质量实施“兴辽英才计划”,设置战略科技人才项目、创新创业团队项目、产业人才项目、重点领域专门人才项目,高标准遴选优秀人才。自“兴辽英才计划”实施以来,共支持2318名高层次人才和190个创新团队,其中9人当选两院院士,61名人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名高层次人才和2个团队获评国家卓越工程师奖,百余人成长为国家级人才。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纷至沓来。我省启动“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行动,计划利用3年时间,到2025年吸引集聚120万名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创新创业。2023年选调1180名优秀毕业生到党政机关工作,人数创历史最高,从全国各类重点高校选调毕业生人数全国领先,外省籍毕业生来辽工作人数创新高。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北京知名高校举办“辽宁人才周”,组织14个市、沈抚示范区和50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双选引才,沈飞集团等重点单位签约引进高校毕业生数量普遍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2021年以来组织实施“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454项,集聚千余名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在辽创新创业、发挥作用。聚焦产业和科技发展需要,我省组织“兴辽英才”等高端人才开展科技攻关,设立1600余项科研项目,累计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542项,研发新产品504个,纳米金属材料结构性研究取得颠覆性突破,高品质特殊钢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战斗机窗体用材料、甲醇制乙烯、航空发动机外机匣用树脂材料等技术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优秀人才聚力全面振兴第一线,在攻坚突破中兴业成长。人才蔚起,引领振兴,“第一资源”激扬澎湃,全面振兴未来可期。
记者感言
七十五载岁月见证,人才兴则辽宁兴、人才强则辽宁强。如今,辽宁已经拥有一个规模较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人才事业站在乘势而上、蓄力腾飞的新起点上。
当前,全面振兴进入聚力攻坚、再创佳绩关键阶段的辽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人才、渴求人才、依靠人才。实践证明,不断开创人才引领发展、发展集聚人才、人才服务振兴的新局面,必将把不断增强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在各类优秀人才的有力支撑下,共同绘就辽宁全面振兴的美好画卷。
责编:闫 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