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沈 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要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新征程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改革任务和总要求。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定立场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担当作为,也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处理好活力与秩序关系的重要举措。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人民当家作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民主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开启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探索。从陕甘宁边区的“豆选”,到人民大会堂的郑重投票,从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到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从“工农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两个结合”,原创性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标志着我们党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新成果,也为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需要呈现出人类社会朝着更文明的方向演进的动态趋势。中国式现代化除了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外,更有其鲜明的政治文明特质,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政治文明维度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特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突出强调“民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更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和“参与”作为协商民主的前置性程序和制度性要求,使人民当家作主全链条呈现于民主各个环节,全方位落实在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民,体现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人民民主真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功能价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相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有效践行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价值取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充分发挥民主的政治参与、国家治理功能,凝聚改革共识,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服从和服务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和整体安排;更要体现人民民主是绝大多数人或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追求,尊重人民意愿,保障人民平等发展权益,使民主作为手段和目的有机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地解决好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机协同,同频共振;激发社会活力和维护社会秩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得以充分显现。健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有完整制度体系保障的民主,才是最可靠、最稳定、最长远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和重要体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就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增强系统性、规范性和协同性,在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激发制度的活力和动力上下功夫,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序扩大人民的民主参与实践。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就是要广泛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广泛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共识和力量,更好地吸纳民智、体现民意、开发民力。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和最直接的展开,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就是要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大统战工作格局是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政治作用的重要举措。要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形成统战工作合力,增强中华儿女的凝聚力、向心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
责编:周艺凝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