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同龄人田海蓝讲述三代往事 “参加开国大典那天,我四个月大”
共和国同龄人田海蓝(右)和妹妹田丹妮(左)。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何书凝摄
欧阳代娜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欧阳代娜抱着年幼的田海蓝。
本报记者 张晓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辽宁鞍山,我们找到了一位特殊的共和国同龄人,她的一家三代人曾有幸一同在天安门广场历史性地见证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三代人分别是她的姥爷——现当代著名文学家欧阳山,她的母亲——著名教育家欧阳代娜,而她自己——当时只有4个多月大的田海蓝。
一滴水珠可以折射整个海洋,一户人家的命运及变化也映照着整个国家的沧桑巨变。75年来,曾经三代人的小家庭已经发展到了枝繁叶茂的大家族,田海蓝也从一个婴儿渐入古稀。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代人虽历经悲欢离合,却始终能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在大时代的浪潮中奔涌向前。
老台町的外八栋,是所有的老鞍山人都熟知的地名。
看着眼前错综狭窄的街道和闹中取静的老楼,谁也无法想象,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却有着母女两代人同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传奇故事。田海蓝的姥姥,现当代著名文学家草明在这里完成了新中国工业文学的扛鼎之作《乘风破浪》;田海蓝的母亲欧阳代娜以20多年坚忍不拔的努力完成了国家“六五到九五”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规划和任务,为中国教育早出人才和快出人才迈出了艰辛可喜的一步!老楼无言,不知还藏着多少动人的往事!
走进老楼,步入草明、欧阳代娜曾经生活过的空间,满眼是各类书籍,摆在书柜里,放在茶几上,摞起来半围着沙发,令来客仿佛置身于书的海洋。欧阳代娜的两个女儿——田海蓝和田丹妮,互相补充着,讲起了这一大家子的往事。
草明:
到火热的工人队伍中去
故事从一张离别前拍摄的全家福说起。
“这是姥爷欧阳山、姥姥草明,那时候妈妈(欧阳代娜)才8岁,二姨(欧阳天娜)6岁,三姨(吴纳嘉)才1岁半。”看着照片上的亲人,田海蓝的思绪飘回1938年战火纷飞的广州。
为了义无反顾地北上抗日,欧阳山和草明决意将3个孩子送往香港的战时保育院。这次分别也许就是永别,夫妇俩内心沉重,却没有互相安慰。作为母亲的草明更加无法割舍这段痛苦回忆,她后来在自传中写道:“别离的时刻到了,我把口袋里准备的一包糖交给代娜,代娜拉着纳嘉的手,三姊妹便跟着我的同学逛‘花园’去了。唉,一包糖,就不知不觉地离开父母了!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何日才能重逢团聚?”
在战争岁月,这样的骨肉分别并不算离奇,却昭示着欧阳山、草明夫妇一生中一贯的坚定抉择:每次面临“大家”和“小家”两个选项,他们都会坚定不移地选择“大家”。
众所周知,欧阳山和草明都以革命文学成就而著名。欧阳山的代表作有《高干大》《三家巷》《广语丝》等,他曾任中央顾问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草明是新中国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是毕生讴歌工人阶级的杰出女作家,作品有《原动力》《火车头》《乘风破浪》《神州儿女》等。作家魏巍称她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留下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草明现象”。
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为文艺工作者指出一条光明之路。“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这也成了草明一生创作的追求。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正在病中的草明坚决要求到东北去。进入东北的草明找到了她的创作方向,在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创作道路上踽踽独行。1954年8月,在做了一年的中国作家协会东北分会主席之后,草明带着行李和户口本来到了鞍钢,内心拿定了主意:从此和钢铁工人永远生活在一起。她在鞍钢10年,创作出以讴歌鞍钢工人阶级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乘风破浪》,这也是草明给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
1949年9月,欧阳山正作为中央南下工作团的成员,随部队来到了汉口,接到了党中央的加急电报,立刻返回北平,作为华南解放区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会议之后,欧阳山又被邀请在天安门的第一观礼台上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和欧阳山一起参加开国大典的还有著名作家刘白羽。刘白羽曾在文章中回忆这段往事:“(与欧阳山)再见面是在第一届政协会上,共同携手,宏论开国。我们在第一个10月1日一起站在第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下。”
开国大典后,欧阳山奉命到广州工作,任广州市军管会文教接管委员会文艺处处长,那时候的广州城刚刚解放,文艺状况十分复杂,亟须人才稳定思想阵地。从此,欧阳山为广东文艺奉献了一生。
“我们在一起生活了5年。”田海蓝记忆中的姥姥草明与别人家的姥姥不太一样,她不是蹲基层下工厂、体验生活搞创作,就是因病到哪里去医治或者疗养了。只要草明在家,几个孩子最喜欢待着的地方就是饭厅和客厅,在这两个房间里,大家可以与姥姥草明平等地交流一些作品中的人或事,日积月累,受益匪浅。直到今天,平等对话仍是这个大家庭最核心的交流方式。
欧阳代娜:
留在鞍山培养钢铁工人的子弟
打开知网,搜索“欧阳代娜”,有百余篇相关文章,内容涉及“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学艺术”“初中阅读理解”等。不难猜出,欧阳代娜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语文教师。
父母都是文学家,欧阳代娜为何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欧阳代娜出生于1930年的南京,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注定了童年的颠沛流离。8岁时,代娜和两个妹妹被父母送往香港战时保育院,香港沦陷后,保育院只能带走大一些的孩子,两岁半的小妹妹纳嘉被爷爷接走,9岁的代娜带着7岁的天娜相依为命,一件单衣,一双草鞋,一领破毡子,风餐露宿,头顶着敌机轰炸,身后是日军追截,两个孩子跟随保育院开始了千里迢迢的难童逃亡历程。
得知女儿们正在水深火热中煎熬的消息,当时在重庆的欧阳山在周恩来同志的努力安排下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将她们接回来,历经周折后分批前往革命圣地延安。代娜和天娜进入抗小和抗大学习,由于成绩优异,14岁的代娜在完成学业后,即进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成为长期在毛主席身边的机要室秘书。这段经历开阔了她的视野,把坚韧不拔的红色基因深深地刻在了血脉里,为她日后成为教育家提供了坚实的理想信念基础。
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年轻的欧阳代娜来到山西范亭中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热爱的职业。几年后,为了支援东北建设,欧阳代娜提出申请要求调到了鞍山市第十五中学,那是一所为支援鞍钢建设而建立的工人子弟学校,那年她31岁。
“妈妈钻研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发现通过教学改革,可以大大缩短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她就开始了长期的实验教学,并且编写了新的语文教材。”说到母亲代娜的故事,田海蓝和田丹妮将老人家的奖章、奖状都翻找出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文教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全国先进教师称号……这些奖项的背后,是这位人民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她编写的初中语文实验课本惠及全国27个省及相关地区,受益数十万人,至今依然影响着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走向。
“她很低调,只愿意把她崇拜的伟人、亲爱的家人的照片摆在书柜里、桌面上。这些奖状都收在柜子里,不怎么拿出来。”女儿眼中的妈妈就是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心里永远想着她的学生。前些年,一本《台町故事》结集成册,讲的就是鞍山台町这一片的往事,有110多人写稿,其中很多人是欧阳代娜的学生,并在文中写到她。主编请欧阳老师为书籍写序,并请耄耋之龄的老师再次为学生们“批改作文”。
讲着妈妈的故事,两个女儿渐渐泪眼婆娑。今年7月底,95岁的欧阳代娜老人离开了人世。她曾经有机会再次回到北京,或者凭着自己的革命老资格做一份更轻松的工作,等待离休。但那就不是欧阳代娜的性格和她的人生选择了,她对中共中央机关领导说:“我不回北京了,我就愿意当老师,就让我留在鞍山培养钢铁工人的子弟吧。”
楼还在,景依旧,欧阳代娜生前卧室阳台外的枣子红了,她曾经的话语犹在耳畔:“要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用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田海蓝:
要把前辈开创的事业坚持到底
满身书卷气,说话铿锵有力,睿智且坚定,作为中共鞍山市委党校和行政学院的一名中文教授,田海蓝还有全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第四版)《阅读》和《写作》的副主编、辽宁省写作协会副会长等身份。同时她还有个特殊的身份——共和国的同龄人。
与其他共和国同龄人相比,田海蓝是与众不同的。她出生于中南海,那时恰逢作协开会,一群革命作家争相为这个“新中国的小主人”起名,有人说:“出生于中南海,就叫‘海南’吧!”作家马加说:“‘海南’听着像个男孩儿,叫‘海蓝’更好。”于是,田海蓝就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更传奇的是,她还参加过开国大典。田海蓝说:“1949年10月1日,母亲抱着我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下的金水桥畔,参加开国大典那天,我四个月大。”
为什么要抱着懵懂的婴孩参加开国大典呢?田海蓝记得母亲欧阳代娜是这么回答的:“开国大典的时候一定要带女儿去。这么重要的场合,我的女儿应该受到这样的教育。”作为中央的机要人员,欧阳代娜必须要到开国大典的现场,而孩子的父亲田敬文当时正好有任务不在家,小海蓝无人照料,欧阳代娜只好向上级请示,可否带着孩子去开国大典,上级同意了,所以才有了欧阳山一家三代人能够同时参加开国大典的历史巧合。这个共和国的同龄人无疑是当时中国最幸运的孩子!
因为机要人员的保密原则,欧阳代娜从不向家人提及相关事宜,而田海蓝那时候太小没有记忆,因此从小到大,她对于曾经有幸参加过开国大典的事一无所知。直到前年,中共鞍山市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到家里录制红色家风节目,欧阳代娜向上级请示后,才公开了这段往事。
谈及自己的经历,田海蓝笑说:“我这一生十分顺遂平凡,没什么动人魂魄的故事。”可是哪有人的一生只有顺遂,没有坎坷呢?
受姥姥草明影响,田海蓝喜爱文学。她谈笑间说出一段往事:高考后,为了进入辽宁大学中文系学习,很是费了一番周折,等入学了,正好赶上中文系期末考试。“那次考试,我没听过一节现代汉语课,却出人意料地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大学毕业,当时的鞍山电视台和鞍山行政学院同时递来橄榄枝,田海蓝选择听从组织安排,到更需要人才的鞍山干部学院任教,负责当时师资力量最薄弱的现代文学专业。
几十年倏忽而过,一辈子研究现代文学的田海蓝将研究欧阳山、草明作品的重担扛在肩头。从2008年起,欧阳代娜、欧阳天娜、吴纳嘉动员他们的子女自筹资金,整理资料,让《百年欧阳山》纪念丛书、《草明文集》顺利出版。家里分配给田海蓝的是一个特殊的任务,负责写《欧阳山评传》和《草明评传》,这是她退休后笔耕不辍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湖北荆州博物馆、广州鲁迅博物馆、广东省文学馆、广东省档案馆、鞍钢博物馆,以及中国各个著名大学的图书馆都收藏有欧阳山和草明的文献资料和著作。田海蓝说:“作为晚辈给两位前辈写评传,我是第一人。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要永远地记住这些曾经铸造过共和国历史的那一代人!”
田海蓝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作为家里的第三代,我与祖国共成长,更要把祖辈开创的事业坚持到底。在我们之后,还有第四代、第五代……”
记者手记
向下生根
张晓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记者请共和国同龄人田海蓝讲一句祝福祖国的话,她眼含热泪,借用艾青的经典诗句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时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记者在这个富有文化气息的红色家庭中,了解到了三代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共同的时代担当。
向下生根,是三代人共同的人生选择。在生命的旅程中,他们如同种子,向下扎根,去往最需要人才的基层。草明离开家庭和孩子,在鞍钢工作10年,只为蹚出新中国工业文学之路,用一腔孤勇回应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推行语文教学改革、编写教材,欧阳代娜投身教育事业,选择一生在鞍山培养钢铁工人的子弟,倾尽丹心育桃李;听党的话,田海蓝选择了更需要她的鞍山行政学院任教,奉献自己的一生……正是因为向下生根,扎根于基层,汲取大地的养分,他们才能向上开花,与祖国共奋进,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
向下生根,是一种坚韧与执着。它需要我们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努力汲取知识和经验,不断充实自己,默默努力,不惧困难与挑战。今天,我们处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向下生根,向上开花,要把我们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与祖国同频共振。
链接
作家草明
草明,原名吴绚文,1931年开始文学创作,1933年加入“左联”。她投身到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中去,从1948年开始,她先后创作了《原动力》《火车头》《乘风破浪》等一系列工业题材的作品,开拓了当代文学新的表现空间和话语形式,作家魏巍将此命名为“草明现象”。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