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张 红 李冠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要求和实践路径,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
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站稳中华文化立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源头活水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回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激活文明传统的精神内核,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广为人知、真为人懂、深为人信。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回首一百多年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的历史巨变支撑构建了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努力构建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价值基础、能被世界广泛认同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深化传播体系改革,创新传播内容与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这需要统筹考量文化发展战略、文化治理能力,推进叙事体系和国际传播体系深度融合,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要深入研究传播规律,创新传播内容,做到以理服人、以事化人,精准选取故事素材、叙事视角,精心设置叙事框架,要立足中国实践做好国际传播“文章”,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通过有效的国际传播,让国际社会不仅了解“中国在做什么”,更读懂中国“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理念的认可、对中国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因素与建设性力量的认同。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活的时代话语、通俗易懂的群众话语、言之成理的学术话语,在阐述“中国道路的大道理”和“中国故事的大智慧”过程中,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和方式,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既“播术”更“传道”,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使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要增强对外传播的自塑能力,把握国际传播领域新趋势,灵活运用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和网络互动耦合而成的多模态媒介,用准确生动的数据、案例、故事,准确说明中国独特的历史命运、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形成国际舆论场的中国表达、中国修辞、中国语意,增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主流媒体是适应媒介融合发展、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排头兵,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舆论场域中要始终牢记重大责任,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始终保持一言一行必须与全党的奋斗目标一致,始终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依托,搭建中国话语与世界文明的桥梁。要秉持正确舆论观念,坚持国家站位、世界眼光,优化对外传播布局,充分发挥新型主流媒体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必须兼顾本国立场与全球视野,提高国际话语诠释能力,注重全人类共同价值内容表达上的准确性,讲清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优越性,积极引导民众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话题讨论,促进形成正向的话题影响力,促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有效传播,形成持续的国际舆论影响力。要顺应大势,打造安全可控的国际传播平台,建好用好我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社交媒体。把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运用贯穿国际传播各方面全过程,坚持内容为王和渠道制胜相结合,利用各类数字平台,拓宽国际传播渠道,以数字化为国际传播赋能。要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把准中国文化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新趋势,确保关键时刻声音发得出、传得远。要发挥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中的凝聚力,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进而提升主流媒体在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引导力。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24BKS007)阶段性成果】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