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12个历史时期、修筑者包含多个民族,权威专家解读——辽宁境内长城是多民族融合的珍贵实证
位于葫芦岛的九门口长城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上长城。
本报记者 朱忠鹤 文并摄
核心提示
从9月25日起,本报记者奔赴省内多地,用9期“文化中国行·守望长城”报道解读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保护、修缮、利用成果。那么,辽宁境内的长城文化究竟有哪些特点?又该如何传播与阐释?作为本组报道的结束篇,本文梳理了国内3位著名长城专家的观点、看法,以期为进一步丰富和传播辽宁长城文化提供参考。
12个朝代都在辽宁修筑过长城
蜿蜒起伏,雄浑壮美。长城,既佐证了辽宁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为辽宁的地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年近九旬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冯永谦几十年来一直行走在辽宁乃至东北大地上,实地考察历代长城的走向以及所在位置,还原当年长城的修筑场景和相关历史事件。“我认为辽宁地域内的长城具有三大特点。”冯永谦总结道:朝代多、覆盖广、涉及民族多。
首先,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燕长城,到汉长城,再到后来的前燕、北齐、北周、辽和明长城等,辽宁地域内一共有12个不同历史时期修筑的长城,“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冯永谦说。
其次,就是覆盖面广,辽宁域内的14市均有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分布,这在其他省份也不常见。辽宁境内的长城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秦开却胡”后,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开始在东北地区设郡县、筑长城,修筑了一南一北两道东西走向的长城,其中的一段位于朝阳建平、北票附近,这两条长城最终汇合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满汉营子村一带。秦代在东北地区的长城沿用的是燕北外线长城。到了汉代,所建长城借用了燕、秦长城基础,因此可以说燕、秦、汉长城走向相同、位置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同一条长城。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柴晓明说:“丰富,这是辽宁地域内的长城给我的第一印象。”不仅如此,明代长城的东端起点在辽宁,这是辽宁长城资源在全国范围又一个独树一帜的地方。
作为文化遗产方面的资深专家,柴晓明在如何活化利用长城资源方面首先强调“保护”二字。他表示,保护好宝贵的长城资源,让这些文化遗产免遭人为和自然的破坏,这既是重中之重,也是当务之急。
再有就是对长城文化加大价值阐释的力度。柴晓明认为,对长城文化和精神内涵的阐释,并不是单单几句概括性的语言,而是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对辽宁境内长城资源充分解读。“多个朝代都在辽宁修建过长城,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视为多个朝代都对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地区进行过开发,这个思路一脉相承,延展至今,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慕容鲜卑、契丹族参与了辽宁长城修筑
在能够清晰阐释长城价值的基础上,柴晓明认为,不论是从旅游角度,还是从爱国主义教育角度,都有了落脚点。当然,这种推介一定要有创新性,不能人云亦云,可以邀请广大公众参与其中,发挥集体智慧与力量,只有这样,辽宁的长城文化才能越叫越响。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说,辽宁地形地貌具有特殊性,东、西有山地丘陵区,中间部分则是平原区。虽地势不同,但这3块地理区域内都有长城贯穿,这一点以明代长城表现得最为突出。
辽宁域内长城的修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涉及民族众多,冯永谦举例说明,比如前燕长城是慕容鲜卑修筑的,而辽长城是契丹族修筑的等,“辽宁境内长城是多民族融合的珍贵实证,这在国内也很少见。”冯永谦说。
因此,针对辽宁境内长城文化的传播,董耀会强调要更多关注民族融合这一特点。长城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发挥的纽带作用,在辽宁长城体现得也非常有特色。“我们今天应该怎么理解古长城内外的内涵,我常用中国的‘中’字来讲解。如果把‘中’字的中间一竖理解为长城的话,左边为长城外、右边为长城内,这样的布局体现了3层意思:第一长城内外是相对独立存在的;第二长城内外是紧密联系且相互依赖的;第三长城内外是一个整体。”董耀会说,古代讲长城内外的时候多从相对独立性上来阐释,今天我们则要多讲长城内外的相互联系和整体性。
董耀会说,长城的修筑,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和众志成城的精神,这些需要进行广泛传播,特别是长城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样的民族精神更应该进行深入宣传。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