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彭云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可以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是开放包容的文化。中华文化凝聚各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了丰富多彩、多元一体、博大精深的文化成果。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各民族文化是这一有机统一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尽管不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但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各民族形成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筑牢了文化认同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就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让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对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没有文化认同,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团结。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包容并蓄、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5000多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各民族的血脉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增强文化认同,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生命力、影响力。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中央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必须从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增强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必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要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寻找思想根基。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典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提高文物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使之更好地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引导各民族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同时实现好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文化的教化育人功能。要以史为鉴,以文化人,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必须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将中华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地融入血脉灵魂。要注重正本清源,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基础性问题研究,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平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全覆盖,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责编:杨金凤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