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五个必须统筹” 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杨大越
核心提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重要经验,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我们要深刻把握和运用经济规律中的“五个必须统筹”,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破解发展难题,稳定发展预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该放给市场的放足,政府该管的管好。
让市场更有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优化市场环境,深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领域改革,提振经营主体信心。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加强科技联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有效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冲击,升级国内消费结构,鼓励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增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让政府更有为,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保障性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使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进行更为有效的配置。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宏观调控、行政指导、行业监管等方式,努力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维护市场秩序,强化公共服务,在关键时候、关键领域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权力边界,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直接管理,避免干预过多。
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必须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坚定推进结构性调整和深层次改革,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度效,着力在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破除行政垄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大力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供需适配程度,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着力解决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潜在增长率,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紧紧围绕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做强做大国内大循环,更好带动和引领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消费能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创新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通过更大力度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不断丰富消费供给,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质效向好,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既要推动传统产业“稳得住”,又要推动新产业“立得住”,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
紧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科技创新平台,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创新成果转化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创新创业新高地。要优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统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化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机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创新、原始创新、自主创新,突破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聚焦结构优化、产业升级集中发力,推动新旧动能平稳转换。传统产业并不等同于落后产业,要持续做好传统产业升级,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好前瞻性部署,厚植新发展优势,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运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多措并举让“老树发新芽、开新花”,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紧密聚焦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充分激活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优质生产要素效能,探索实现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
做优增量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增长点,着力加快推动先进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形成方向加快汇聚;盘活存量是通过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盘活存量,关键在于存量“活”,盘活的前提是心中有数,充分掌握存量资产的历史、形态、权属等问题,采用多元化的方式盘活资产,提高资产流转效率,通过盘活存量来带动增量。金融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前产能过剩的形势,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合理控制地方债务及房地产信贷,控制虚拟经济信贷规模,提升现有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增量,关键在于存量“优”,要通过体制机制上的完善来优化增量,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向高科技产业、绿色产业等效率高、效益好、潜力大的领域集中。
要支持重点项目、薄弱环节及民生领域发展。积极调整新增贷款投向,从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民生领域等方面优化信贷结构,依托产业园区、产业链条等载体,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重点项目、骨干企业、地方特色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节能减排、安居工程、三农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持续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央行再贷款资金用于收购和处置存量商品房,各类产业园区要盘活存量闲置低效的土地。
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统一。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统筹谋划、协调兼顾、整体推进,既要看增长之“量”,更要看发展之“质”,既要看短期之“形”,更要看长期之“势”。强化政策统筹、用好政策空间,综合运用货币、财政、产业、区域、科技政策手段,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政策导向转化为具体举措,促进经济在稳健发展中提质增效,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量”的增长并非盲目扩张,要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相协调,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我国拥有规模庞大、层次多样、潜力巨大、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在扩大内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坚持以质取胜、以优取胜,大规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创新活动提供试验场,使新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加速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
责编:张晓楠
审核:刘 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