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三年行动决战决胜新动能
刘海军 孙新波
核心提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重要部署。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决战决胜的新动能。”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不断催生着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为经济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培育新动能。
充分理解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在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低速发展新常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之际,党中央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阶段作出的判断。这要求我们要通过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要依靠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运用先进技术、前沿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同时,不断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形成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前进方向。辽宁大院大所集中、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底蕴深厚,具备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近年来,辽宁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的目标定位,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加快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4家实验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沈阳浑南科技城和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开园开城,沈抚科创园启动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涌现。今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胜之年,要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原始创新,催生新兴产业。要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为决战决胜提供动力支撑。
深刻把握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不能忽视或放弃传统产业,又要重视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拓展新赛道,形成重塑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改变世界,创新驱动未来。要围绕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的目标定位,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高精尖原创技术,加大投入力度,组织联合攻关。建好用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大连先进光源、沈阳深部工程等大科学装置建设等。依托辽宁丰富的科教资源,推动科研院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聚焦国家战略所需、产业发展所急,加快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辽宁实验室建设,深化重点实验室群与产业集群“双群互动”,攻坚“硬科技”,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底座”,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突出特色重塑传统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先进装备制造、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和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等是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支柱产业,要积极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在稳住自身传统优势基础上提升重塑传统产业能力,加快建设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和加工制造,实现高端数控机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冶金化工新材料领域,加快培育以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在汽车产业领域,加快推进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要开展“人工智能+”等行动,推动其与制造、医疗、教育、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深度融合,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推进传统制造业向高端跃升、向智能升级、向绿色迈进。
着眼新趋势新需求拓展新赛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辽宁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要依托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摆脱对传统路径的依赖,开拓新赛道。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因地制宜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耕具有领先优势的航空产业、工业母机、船舶和海工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聚焦具有广阔前景的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产业开拓新空间,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推进沈阳航空产业集群、大连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更多经济新增长点。同时,培育一批引领产业升级的未来产业。聚焦人工智能、深海深地、量子科技等领域,谋划一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未来产业,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重塑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激发经济发展潜力动能。
不断强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保障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要结合辽宁实际,针对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旧动能接续不够等问题,持续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要聚焦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学家与企业家对接合作,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产业应用导向的重大科技任务,打通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产业化应用链条。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动优质科研成果在辽落地转化。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发挥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全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成长,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发展。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引进,积极引育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团队,多举措吸引高校毕业生来辽留辽就业创业。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的积极性,为决战决胜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