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吕耀龙 辛向阳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这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持续激发理论创造活力,不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理论支撑,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贡献。
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源泉,是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深刻阐明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扎根中国大地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了行动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中要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同时要扎根中国大地,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解答时代课题的理论创新。新时代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在探索科学真理、变革世界的实践中形成新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用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指导中国实践。
赓续中华文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文脉绵延不绝,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内容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准确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厚植理论创新的历史根基、文化血脉,提出更多蕴含中国智慧、体现中国精神的思想观点,赋予党的创新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通过深入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
厚植学术根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新的实践给理论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总结成功经验、破解发展难题,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厚植学术根基,要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提升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增强宣传普及吸引力感染力,推动全党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夯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深入回答中国具体实际问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加强对“两个结合”的研究和把握,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适应时代要求,立足中国实际,系统提炼总结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强化高素质理论人才培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拓宽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 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