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唐 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5年“三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本地禀赋条件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以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产业发展,把党的政策贯彻好、落实好,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历史经验看,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支撑。乡村富民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完备的产业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经营体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突出特色优势,做强产业发展,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拓展性。农业生产性服务在智能制造、数字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等发展潮流中不断升级,催生农业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加速涌现,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城乡一体化生活性服务助力农业对接信息、技术、人才、金融等,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与生活性服务的协同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大市场,解决小农户面临的诸如设施设备落后、生产技术迭代、金融服务不足、农产品难销、物流成本高等各种难题。
农业社会化服务助推乡村富民产业提质增效。农业社会化服务扭住了衔接现代农业的“牛鼻子”。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可通过整合小农户的土地托管需求、提升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等,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打破单一生产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向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等业态拓展,着力打造特色观光园、农事体验基地,开发特色鲜明的农家乐、民宿,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有机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加快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向现代化转型发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面向现代化转型,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伴随全球化格局演变和农业科技浪潮,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类型和组织也在不断演进。农业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商业服务呈现融合发展趋势,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包括政府公共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企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各类组织有着不同的需求,要突出政策供给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公共服务方面要推动服务农业生产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更新;公益服务方面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促进生产设施设备和技术升级。这些都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举措、培育机制等加以保障。
根据农业社会化服务起步阶段的特点,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培育,拓展农业服务类型、创新生产性组织方式,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业服务组织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快培育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乡村富民产业。根据我国的国情农情,依据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的新变化,培育多层次市场主体和市场类型,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要充分把握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新趋势:从以大田作物为主向种养全覆盖转变;从平原地区集中连片为主向全地形推进转变;土地从撂荒、水土流失严重向高投入集中整治过渡;规模经营实现形式从集中流转向托管占比逐步增加转变。在土地托管、农机服务、智慧生产、绿色植保、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等方面深入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赋能乡村富民产业
围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充分挖掘乡村的经济、生态、文化等功能和价值,聚焦特色资源和重点产业,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赋能乡村富民产业的机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链,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链的纵向融合,引导农业向加工业、商贸服务业延伸,推进农村电商、连锁经营等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农业与服务业横向融合,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创新链、金融链、供应链,促进新技术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引导和扶持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各类主体积极投身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种养大户、合作社拓展面向小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通过财政补贴、信贷支持、技术培训与指导等多种方式扶持家庭农场,鼓励采取订单农业形式带动小农户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完善就业带动机制,提升农民职业素养和能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发多种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完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健全乡村人才培育机制。整合农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等多渠道资源,培育壮大新农人、农创客、专业户、技术能手等乡村人才队伍。组织编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特色教材和案例,拓展现代化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数字化标杆企业等实践基地。开辟农业众创空间、农村电商直播等服务场地,开展农业创业项目、技术应用创新项目大赛等,激发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活力。
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完善供应链协同机制。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协作,推动供应链协同治理,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联合决策、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深入挖掘农产品产地优势,发展传统农耕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优化产地环境,提升产品质量,推进标准化生产与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加强地方品牌保护与管理,不断提升品牌服务与体验。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本文为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引领型村庄发展路径及其科技支撑研究”(2024C35056)阶段性成果】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 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