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奋斗破关山
罗 静
纪录片《大东北》的出现,照亮了我们对大东北认知的盲区,展现出新时代的大东北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不由得让人感慨:大东北,我曾误读了你。
大东北,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脉络与产业根基。东北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计划经济时代铸就了无数辉煌,但是这些曾经的辉煌在市场化转型时期却成为大东北说不出的伤痛。纪录片《大东北》为我们揭开了这片土地努力转型与突破的面纱。
曾经的沈鼓集团亏损严重,甚至连董事长出差都需自掏腰包,其艰难处境可见一斑。在面临被外国企业低价收购的巨大压力下,沈鼓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自主创新的荆棘之路。从“西气东输”工程的最初跟踪开始,历经长达九年的艰苦论证,尽管在这期间屡遭挫折,但沈鼓始终坚持不懈。他们每年都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5%的资金用于科研,即便面临重重困难,也决不退缩。
终于,在十年的磨砺之后,沈鼓成功争得一台备用机的市场机会,并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彻底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西气东输”工程后续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为国家能源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哈电集团与沈鼓集团有着相似的工业地位和经历。哈电集团在面对国外合资的苛刻条件——合资后不能进行科研,只能从事生产时,老一辈科研人员坚守初心,果断放弃了能使待遇大幅提升的合资机会,坚定不移地选择自主研发。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研发出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沈鼓集团与哈电集团的故事告诉我们,铸造国之重器的地方是难以完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经济循环的。我们不能过于迷信市场投资的力量,却忘记了那些大国重器背后所蕴含的自主创新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然,东北也在积极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引流”,尤其是在营造良好的旅游体验上,大东北凭借冰雪文化强势“出圈”。沈阳的“听劝局长”刘克斌更是成为城市积极改变的生动注脚,无论是地铁站名的灵活更改,还是早市行李寄存处的快速设立,都展现出东北的城市在服务意识上的觉醒与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不仅人口规模巨大,而且地域幅员辽阔,并且具有地域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中国之大,注定了不同的区域在国家整体发展格局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肩负独特的使命。东北这片广袤而厚重的土地,是当之无愧的大国粮仓,其肥沃的黑土地每年产出大量优质粮食,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大国重器制造领域,东北凭借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打造出众多支撑国家关键行业的核心装备,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脊梁;在国防安全方面,东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守护着国家的边疆安全;在生态屏障功能上,东北的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平衡发挥着关键作用。
《大东北》这部纪录片促使我们深刻反思。长久以来,我们是否因东北经济数据在某些方面的相对滞后,而片面地误读了这片土地,低估了其价值与潜力?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中国每个区域都蕴藏着独特的优势与潜力,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因此中国的区域发展模式绝非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期待大东北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跨越关山,重拾辉煌。
责编:王永
审核: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