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

田鹏颖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希望辽宁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这一重要论述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远战略考量,承载着党中央对辽宁的殷殷重托,饱含着对辽宁全省人民的深情厚爱,凝结着对辽宁全面振兴的殷切期望,充满了对辽宁广大党员干部的鼓励和鞭策,是强大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奋斗感召,对辽宁走好走实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深刻认识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取得的成就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坚持“干”字当头、奋勇争先,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好事不断、捷报频传,辽宁全面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聚焦“高质量发展”笃定前行,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踵而至,一批批科技企业茁壮成长,一项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老一小”用心呵护,老旧小区焕发新颜,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社会环境持续稳定,文化旅游火爆出圈,全省政通人和、上下同欲、干群同心,不断增强勇于争先的志气、骨气、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充分肯定了辽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是对全省干部群众的最大鼓舞、最大褒奖、最大鞭策。实践证明,新时代以来,辽宁全面振兴取得的成绩、发展取得的进步,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奋力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深刻理解辽宁全面振兴的独特优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强化东北的支撑作用。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东北要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辽宁,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既沿海又沿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中国对接东北亚、沟通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海陆门户,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辽宁工业门类齐全、工业体系完备,特别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航空航海等产业,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科教大省,辽宁高等院校、大院大所比较集中,科教资源充足,创新底蕴深厚,特别是金属材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一批学科和专业研究,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地位。辽宁独特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资源优势需要通过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才能转化为效能。因此,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的信心和力量,以超常规的战略举措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
深刻把握发展机遇推动辽宁全面振兴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辽宁工业体系比较完备,要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因此,要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要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伟大实践中作出辽宁新贡献。
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的工作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北全面振兴,归根到底靠改革开放。”抓改革,必须进一步聚焦问题、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在建设法治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多下功夫,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抓开放,必须进一步针对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客观实际,不断强化开放意识,不断地把开放意识转化为开放条件下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的本领。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辽宁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底子较好,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县乡村公共资源配置和产业链布局,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辽宁乡村全面振兴要结合实际,细化实化抓手,明确责任、到底到边、久久为功。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要推动城乡联动,聚焦“一老一小”,织密织牢服务保障网络,不断增强推进辽宁全面振兴的协调性和平衡性,让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
努力提高文化原创力。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以文化人更好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和斗志。
加快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这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营造和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