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方红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们推动产业发展明确了靶向、规划了路径。要从辽宁实际出发,发挥工业体系完备、科教和人力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精准定位培育新动能、更新旧动能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产业要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辽宁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大、潜力足,有转型的迫切需要,更具备转型的条件和机遇。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的关键。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才能保持“稳”的体量,提升“进”的质量。
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是辽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要路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高端化旨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含金量”,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主要依靠关键技术升级和高端品牌建设。要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高技术产品,注重产品差异化,增加高技术产品供给。要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品牌,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优化创新生态。
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是激活辽宁“老家底”,破解产业转型难题的有效方略。辽宁要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必须提升产业“含智量”,坚持“数转智改网联”赋能,以普及数字化网络化、夯实智能化基础为总体目标,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有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迈进,释放丰富的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数据资源优势,为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以“双碳”目标引领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是推进美丽辽宁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绿色低碳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必然选择。新形势下,辽宁需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深入实施节能降碳行动,积极培育壮大绿色增长新动能,加快清洁能源强省建设。要将绿色发展作为全省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构建新优势、培育新动能的战略选择,加强高污染企业绿色技术装备产品开发供给,多措并举推动传统产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是辽宁补齐产业短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备基础。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先决条件。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辽宁应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急需领域、薄弱环节和未来方向,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针对性;持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确保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加快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紧密结合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探索提升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质效;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与更宽广的创新空间,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与潜能。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辽宁提升产业链韧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辽宁要发挥好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确保创新资源能够精准投入产业链的关键点位和薄弱环节,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由之路。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过程中起着重要桥梁作用,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运行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之中。积极发挥有效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和有为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转化生态环境。同时,企业应积极参与和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和深度应用。
统筹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推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更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方式。
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是增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提升辽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质效的内在要求。辽宁要利用好地区资源禀赋,直面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痛点堵点,精准加大要素投入力度,挖掘自身存在的优势资源与相关新兴产业进行匹配,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以形成强势驱动力,在主动探索中走出一条具有自身优势特色的差异化赛道。
推动产业链延伸协同,是引导辽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迭代创新的重要手段。要从地区产业链价值升级出发,找准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统筹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政府要因势利导,鼓励企业加强合作,推动构建域内或跨区域产业联盟、产业共享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市场共享。
完善支持政策体系,是辽宁加快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赛道、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的重要支撑。辽宁要以化解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痛点堵点为抓手,形成以中央地方互动为基础、以协同发展为导向的政策体系,注重政策的取向一致性、系统集成性、现实针对性和精准适用性,为建设“双轮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力支持。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