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节|36次参加地方代表团审议,总书记都说了哪些“高频词”?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都参加地方代表团审议,同大家亲切交流、共商国是。
2013年至2025年36次参加地方代表团审议,总书记说过哪些高频词、哪些话题反复提及?一起来看↓↓

13年36次参加地方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里,有哪些高频词?从词云图中,“创新”“改革”“发展”“生态”“民生”“开放”“治理”“脱贫”“科技”“党建”等词语引人注目,反映了总书记的关注点。

梳理还发现,这些话题总书记反复提及↓↓
“改革”“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们常常提及的热词。
经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多次提及改革,强调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坚持守正创新,是改革的本质要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5年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改革奋进、创新有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交流的高频词。2021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具体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加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常常跟代表们提及民生工作、民生保障、民生改善等话题。“人民”二字在他心中分量最重。正如他所说,“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得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每年两会都关注,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擘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路径。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大美图景正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话题。他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高远的历史眼光看待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巩固了党的执政之基,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新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统筹:李琳 杨格
策划:叶莉子
设计:陈伟红 孙德威
校对:陈学德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 两会新华社快讯: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 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
- 两会特稿|共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
- 看图学习丨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 总书记对经济大省挑大梁提出殷切希望
- 主播说联播丨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 习言道|全国两会,习近平再提两链
- 中国信心·强大韧性
- 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 | “社会工作一定要加强”
- 时政新闻眼丨参加政协联组会,习近平为何聚焦这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 热解读·见微|细算“玉米账”与点赞DeepSeek背后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