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实体经济 重振工业雄风
本报记者 孙大卫 李 越 刘 璐
■省政协委员陈虎:插上“智慧翅膀”,助力工业腾飞
■省政协委员荣伟东:畅通转化渠道,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省政协委员王丽:以链条强,促大盘稳
■省政协委员顾永田:不断进取、坚持创新,补齐短板、冲击高端
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辽宁产业门类齐全、工业体系完备,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实体经济是我省曾经铸就辉煌的支撑,也是实现全面振兴的基石。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工业引领带动作用,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省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3个万亿级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重要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相继涌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3年,如何发挥工业引领作用,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用好存量,做好增量,继续往“深”里游、向“高”处行,是摆在辽宁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连日来,“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成为省政协委员们关注的重点、讨论的热点,他们纷纷建言献策,畅谈心声。
调整结构优存量
曾经,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是辽宁的结构之痛。近年来,我省辩证看待“革故”与“鼎新”,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转”和“育”上下实功夫,奋力书写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对此,陈虎委员认为,厚实的工业基础是辽宁振兴的重要家底,不是包袱,而是财富,要下好做优存量的先手棋。要为装备制造业插上“智慧翅膀”,让钢铁大块头动起来、跑起来,助力工业腾飞;要加快推进“减油增化”,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积极推进冶金产业精深加工,让工业支柱产业的拉动作用更加凸显。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的重要支撑。
在荣伟东委员看来,辽宁既是工业大省,也是科教大省,生产要素丰富、智力资源深厚。政府应积极搭建平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让科技成为中小企业成长中的“关键变量”,助力企业向高端跃进,勇于向智能升级,善于向绿色发力。
抢占高端添增量
如今,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快速成长,也是辽宁工业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
王丽委员表示,以高端装备、航空航天、IC装备等行业为代表的“新字号”,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辽宁工业的重要增量。要引导传统企业借助新技术快速转型,扶持新企业瞄准高端前沿持续创新,大力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端产业,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还需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务,要充分利用创新成果转化、产融对接、技术产业交易等平台,为企业“向新而行”铺平道路。
有着多年IC装备企业从业经验的顾永田委员,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尤为关注。他认为,科技型企业要不断进取、坚持创新,主动补齐短板、冲击高端。以他所在的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企业从工艺要求相对比较低的化合物半导体、半导体封装开始,逐步向半导体前道设备迈进,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填补国内空白,终于实现了行业内的技术领先。
如何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委员们一致认为,要顺应大势,激活优势。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席卷全球,辽宁拥有丰富的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一旦找准转型支点,必将爆发出巨大能量。
陈虎委员建议,要深度挖掘数据资源优势,激发产业潜能,扩大标识解析和“星火·链网”的应用规模,支持平台企业提高服务能力。还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银行、基金等社会资本投入,重点支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项目建设。
延链建群强韧性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握指成拳、集链成网。我省头部企业众多,配套产业齐全,但因信息壁垒、对接不畅等因素,部分“链主”企业存在“头”在辽宁“身”在外的情况。为此,我省明确提出,要依托园区,支持头部企业建立“整零共同体”,推动企业协同发展,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强韧链条,需“长短结合”。
“我省在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领域拥有众多龙头企业,这是辽宁的长项,我们应加快提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形成以本地龙头企业为主,链上企业‘众星拱月’的产业生态。这也将为我省经济大盘稳中求进提供有力支撑。”王丽委员在参加分组讨论时说。
顾永田委员表示,一些科技型企业个头儿尚小,未形成规模效应,是辽宁的短板,这也导致产业链中部分关键环节存在断点、弱点。科技型企业需突破高技术壁垒,集中力量进行“点上突破”,强化“链上协同”,实现整体提升。
强韧链条,应先培育龙头。
在荣伟东委员看来,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当下,竞争的结果不仅取决于企业本身,还与整个产业链条密切相关。强链条,须从培育龙头企业、标杆企业开始,只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好,才能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增强核心竞争力。也要促进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同步加强,形成叠加效应。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