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助经济企稳回升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5%……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一系列主要经济数据显示,从1月份至2月份,我国生产需求明显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综观这些经济表现,“稳中有进”特征明显——“稳”体现在工业生产恢复加快,服务业明显回升,消费及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外贸总体平稳开局,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进”体现在制造业景气度上升,企业预期好转;消费需求加快复苏,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消费正在“旺起来”,升级性消费也呈现加快增长的好势头;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合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赖于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底盘之稳,也得益于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等各项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进一步说,不错的经济成绩单释放出中国经济未来可期的积极信号。
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经济循环加快畅通,促进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越来越多。一是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信心就是推动经济加速内外大循环的最强动力;二是开年以来,各地一大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蓬勃活力,餐饮、旅游、电影等线下消费超预期复苏,经济增长动力越发澎湃;三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这“五大政策”加力落实、协调配合,必将产生“1+1>2”的效果,推动经济运行向好因素积厚成势。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实现整体好转、回归潜在增长率的“春之讯息”,也是我们今年实现5%左右预期增速目标的底气。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国内需求不足仍较突出,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不轻松。各地区各部门应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用好用活用实政策,以创造性的执行力,持续夯实“稳”的基础,厚植“进”的优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毛同辉 中国经济网供稿)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省工商联制定三年行动方案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我省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 80周年”系列活动
- 攻克技术塔尖 填补防锈空白
- 沈阳实行跨部门联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31个执法部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5G+无人驾驶”赋能智慧矿山建设——矿工坐在办公室里采矿石
- 康辉@大国外交最前线丨从历史到未来 中法元首会谈承载怎样的期待
- 时政Vlog丨久违的室外欢迎仪式,新的迎宾号角先听为快!
- 大连持续加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 用雷锋精神点亮青年理想之灯——记2022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孔祥慧
- 辽宁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达18.5万人
- 我省公布首批餐饮食品浪费违法行为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