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二十大提出的这个中心任务,需要把握哪些要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十大报告系统论述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命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原创性贡献,需要我们从学理层面上进一步阐释和把握,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大胆创新和运用。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政治保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党引领政治方向、统领政治体系、决断重大事项、领导社会治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群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大干部群众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其次,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强化“两个维护”的制度保障,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最后,要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因此,我们党必须自觉研究和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高质量发展规律,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确保中国经济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主要路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既是党基于经济发展规律正确认知提出的重要论断,又是我国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首先,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因此,新发展阶段必须将新发展理念作为管全局、稳根本、控方向、定长远的基础要素,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具体内涵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与各领域,从而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其次,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就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充分利用我国巨大的市场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国内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出口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
最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举措是筑牢坚实基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强化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夯实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老龄化、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等新老社会问题叠加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进入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越不能碎片化修补和局部调整,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因此,要最终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必须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为此,一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凝神铸魂,筑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动力源泉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筑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将全国各族人民的精气神拧成一股绳,将14亿多中国人团结、动员、组织起来,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巍然耸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精神力量,把精神力量称为 “心之力”。如今,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我们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进一步增强和坚定全国人民的现代化自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二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赓续传承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一百多年来,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伟大精神激励中国人民自信昂扬于伟大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中国由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上升。要继续传承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一步坚定全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将广大人民的自信心、认同感和凝聚力汇聚成中国式现代化进步发展的磅礴力量。
三是要增强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新征程上,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相互协调、科技创新创造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才能为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题图来源:上观题图图片编辑:朱瓅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