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里筛选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系
本报记者 王晓波
在铁岭市铁岭县双井子镇高家窝棚村的一块田地里,今年的大田播种与往年有些不同:十几名妇女每两人一组,用大豆播种器将大豆种子种入田间,播种过的土地上插着整齐的白色牌子。
“这是我们的试验田,一块40亩的盐碱地,今天将种下200余个大豆新品系,白色牌子上写着的是每个品系的详细信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董友魁告诉记者,为响应国家提出的“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号召,省科技厅今年启动重大农业专项——“大豆耐盐碱种质创新及新品种培育”课题,铁岭市农科院成为课题实施单位。
“开展耐盐碱大豆新品种培育及推广应用,就是要避开与主粮争地,充分利用边际土地,千方百计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据董友魁介绍,我省现有盐碱地1360万亩,目前仍有近50%的盐碱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能够在盐碱地里培育出高产大豆新品种,将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守护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自打接到课题项目,铁岭市农科院便与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丹东农业科学院合作,联合对全省耐盐碱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充分筛选。“全国大豆平均亩产才264斤,我们需要的豆种既要耐盐碱又要高产,还要具有稳产、抗病虫害等优点,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现有的优良大豆新品系中筛选。”董友魁说。
在试验田里种植大豆,因为需要对不同品系进行比对,所以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都需要遵守严格的标准。“试验田播种大豆只能选择人工播种的方式,今天找来的都是种地能手,他们有着丰富的播种经验。”在董友魁团队的指导下,十余名农民在田间精准播种。
为筛选出优质高产的耐盐碱大豆品系,董友魁团队今年落实了两片试验田,一块是铁岭的40亩内陆盐碱地,另外一块是瓦房店市的20亩滨海盐碱地。“目前,中度盐碱地种植的玉米亩产约为700斤,大豆亩产量要达到400斤以上,再加上各项种植补贴,农民才有钱赚。”董友魁说,试验田将不断筛选优秀品系,最终让大豆在盐碱地上丰产丰收。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