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学开设书法课点赞
日前,《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公布,其中引人关注的一条是,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一节书法课。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自然之灵,凝艺术之智,养浩然之气,积渊博之才,将书法正式纳入小学语文课,既有助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体系,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人们常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但如今电脑和手机已经取代笔,成为人们日常的书写方式,“提笔忘字”不再是一句笑话。更有甚者,网络流行语中不规范的语言用法,不仅拉低学生的书写和语文认知水平,也在消解文字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积极意义。在此背景下,书法正式走进小学课堂,可谓正逢其时。
首先,学习书法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含义。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汉字来源于生活,在不同的生活情境和自然环境中,由古人用不同的造字法创造。这个造字的过程,是对生活和客观世界进行总结,更是一种认知和智慧凝结的过程。书法教学会将解字写字进行一体化训练,往往能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为学生记忆汉字、书写汉字做好铺垫。解什么字就写什么字,长期坚持,对学生识字写字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其次,学习书法有助于学生熟知历史和文化。每一部书法作品,往往蕴含丰富的时代背景。如颜真卿笔下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没有刻意讲究笔法技巧,甚至有不少涂抹修改痕迹,但实际上颜真卿是在用短短200余字追述自己的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抗击叛军,宁死不屈,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事迹,满怀悲愤,一字一泪,不仅是独具一格的书法作品,更具备珍贵的史料价值。学生想知道“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这是非常直观的教材。
最后,学习书法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书品见人品”,书品即是通过书法训练和作品欣赏感悟书法之美,磨炼个人心性;通过学习书法文化,提升个人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书法育人的功能。历代书法家故事或诗词文章,往往出现在教材之中,如苏轼的诗词在小学教材中就有5篇以上。学习苏轼的书法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诗词,更方便他们与作者共情,走进这位“旷世逸才”的内心,感受“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真意切,“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壮心不已,“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闲适豁达,从中体悟人生的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市面上的书法教学机构鱼龙混杂,学校在选择书法老师的时候必须慎重,不能敷衍了事。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书趣”,甚至把书法搞成“应试教育”,同样背离了把书法纳入小学课程的初衷。就如一位专家所言:“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培养书法家,而是要普及书法教育,让大家写出端正、规范、整齐、美观的中国字。职业可以随时变换,但是书写却伴随终身。”
责编:徐 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