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两部作品入围山花奖决赛圈
本报讯 记者刘臣君报道 近日,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评选在大连落幕,来自全国众多知名高校、院所的国内民间文艺界顶流专家齐聚大连共评佳作,辽宁王静著述的《玄纸绘——中国纸上刀绘文化记》和刘思诚著述的《内蒙古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史研究》两部作品进入终评决赛圈。
“山花奖”自1999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十五届,此次是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评选首次落地辽宁。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与电影“百花奖”、书法“兰亭奖”、戏剧“梅花奖”、音乐“金钟奖”等同属中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山花奖共设立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4个子项,以表彰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表现时代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间文艺作品和成绩突出、德艺双馨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其中的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被业内人士称为民间文艺“皇冠上的明珠”。
省民协秘书长杨东乐介绍,本届中国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评选将从20余省、自治区、直辖市民协组织及专家学者个人报送的近200部作品中,最终评出4部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
王静的《玄纸绘——中国纸上刀绘文化记》一书以“开端”“春发”“夏荣”“秋硕”“冬藏”5个篇章,把中国纸上刀绘文化起源、技艺技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书中收录了纸上刀绘作品近200幅,以直观呈现的方式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纸上刀绘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审美情趣。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思诚的专著《内蒙古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史研究》是系统梳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至新民歌运动接近尾声这一时期内蒙古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工作实绩的著作,重点总结了从事内蒙古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工作的代表性民间文艺工作者及其民歌、民间故事、民间叙事诗、民间戏曲、说唱、舞蹈等各类体裁作品的搜集整理、翻译和推广等实践活动。刘思诚介绍,内蒙古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工作的成果,能够反映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等多民族口头文学传统、音乐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情感等,其繁荣和推广能够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为当前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研究基础。
文艺评论学者王文超说,民间文艺学是以民间文艺作品及相关民间文艺资料为基础和核心的理论学科,民间文艺资料的搜集整理与民间文艺作品的形成是推动民间文艺学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工具。纵观中国民间文艺学史的发展历程,有两个特征较为鲜明:一是反复讨论文本与口头的生成与阐释;二是借以文本与社会建构传达思潮与观念。刘思诚的著作无疑印证了民间文艺学史研究的上述特点,与此同时,她在研究方法和理论阐述上既体现了民间文艺学者的基本素养,又跳脱学科内在的传统话题形成了新的思考。
杨东乐表示,经过终评,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评选结果将按程序由中国民协公布。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