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夯实全面振兴发展根基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夯实全面振兴发展根基
——一论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现实路径和努力方向,也为我们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提出了更高标准、更高要求。
辽宁工业体系比较完备,科教和人才资源也比较丰富,在国民经济行业的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中,辽宁分别拥有40个、197个、519个,这是我们赢得当下与未来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底气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东北、辽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近年来,辽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国之所需”为“我之所向”,紧紧围绕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竞争力、支撑力不断增强,成为三年行动实现首战告捷、连战连胜的“顶梁柱”。
辽宁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是辽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的突围之举,是实现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持定力、持续用力,加快建设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传统产业是辽宁的厚实家底、最大本钱,是辽宁经济的基本盘、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新质生产力不分三六九等,传统产业不是“低端产业”“落后产业”,不能简单一退了之,否则就可能导致新旧动能断档失速、加剧结构调整阵痛。相反,老企业同样可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块头”的潜能一旦被激活,奔跑的速度将更快、步伐将更大。加速传统产业转型,要坚持“数转智改网联”赋能,释放丰富的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数据资源优势。要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要延链补链强链,加快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产业向价值链两端迈进,扬起韧性强劲的“微笑曲线”。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我们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全链条部署、全周期协同、全生态建设,努力消除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和“双螺旋”提升的堵点、难点、痛点,打通从科教强、人才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不断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创新潜力。要进一步深化重点实验室群与产业集群的“双群互动”,促进集成电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壮大,让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越是发展任务重,越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辽宁是工业大省,能源消费偏煤、产业结构偏重,需从思想认识、产业形态、经济结构等方面破除路径依赖、突出以“质”致远,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方面统筹发展,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积极培育壮大绿色增长新动能,加快清洁能源强省建设,让绿色成为辽宁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明底色。
建设具有辽宁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时代命题。既要树立只争朝夕之志,更需秉承久久为功之心。只要我们按照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勇毅前行,把握关键、狠抓落实,保持“转”的定力,就一定能增强“进”的动力、展现“新”的活力。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