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住古艺|铿锵“东北大鼓”二百年兴衰传承(四)
前情提要:
“九一八事变”后开始衰落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发动了旨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资料显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不仅对“东北大鼓”的表演曲目加以严格限制,曾经孕育、发展了“东北大鼓”一百余年的茶馆、戏园,也被侵略者们牢牢控制,妄图使之成为宣传其侵略政策的工具。
在这样的局面下,部分艺人选择了离开沈阳,“辽宁大鼓鼓皇”朱玺珍前往天津,“东北大鼓”艺人傅凌阁带领的“傅家班”转道去了北京……
选择留守的艺人们不仅要承受侵略者的打骂和伪警察的勒索,甚至连生命安全都难以保障。当时,“奉派大鼓鼓界大王”刘问霞因在一次演出中表演了抗御外侮的曲目,日本宪兵便把她关入了警察局,期间多加刁难,一周后虽经托保得到了释放,但仍气闷于胸,不久去世。
另一名艺人乔利元在沈阳最大茶社公余茶社演出,马路湾一名伪宪兵队队长突然提出让乔的女儿陪酒的要求,遭到拒绝,伪宪兵队随即包围公余茶社,并带走了乔利元,此后虽经多方疏通,却一直没有音信。
直到几周后,一名自称是宪兵队伙夫的大胖子终于带来消息,“别等了,人已经没了。”据称,乔利元是被打得遍体鳞伤,之后装在大布袋里从二楼扔下去活活摔死的。
很多艺人出于自保的考虑,逐渐放弃了“东北大鼓”表演,选择改行。艺人徐小楼一度在北市场卖花生,孙家贵(艺名“六菊花”)来到铁西区卖青菜,女艺人王桂荣结婚后,当起了家庭主妇。
还有艺人为了生存不得不疲于奔命地四处赶场,当体力不支时便求助于鸦片等毒品;一些女艺人为生活所迫,变卖艺为卖身。
艺人们备受摧残造成的结果,是“东北大鼓”这一曲艺形式遭到了“生态性”的破坏,陈青远记得:那时候的“东北大鼓”就有点胡来了,有些艺人为了谋生,根本不去学艺,只是站在台上照着(唱)本一说,怎么顺溜就怎么说……“东北大鼓”起初是看重艺术的,相同的曲目,每段(唱)词都一样,但人与人比,就有唱好与唱坏之分,人家把戏唱活了,催人泪下,你把人唱走了,干干巴巴,这就是本事不同,后来变成怎么好说怎么整,这就根本不是艺术了,“东北大鼓”兴盛过,这时候它已经开始衰落了。
帝国主义入侵带来的影响还不止是艺术层面。1941年,伪满当局为了加强文化统治,推行所谓的“艺文指导大纲”,对伪满的文学、艺术做了若干规定。当时伪满当局成立了“大满洲演艺协会”,下设戏剧、电影、音乐等各种分会,在曲艺方面,起名叫“书曲报国挺进队”,还以不出劳工为条件,诱骗、强迫艺人参加,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张目,为边防日伪军演出,否则就要被解送到黑龙江或抚顺煤矿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
鉴于形势愈发严峻,不久后,霍树棠带领全家也离开了沈阳,目的地是当时还以“北平”命名的北京市。
(“东北大鼓”表演现场)
入选抗美援朝慰问演出节目单
到达北平后,霍树棠经人推荐,进入西单的“桃李园”茶社开始演出,很多东北老乡闻讯后特意赶来捧场。但当时时局极其不稳,战败前的国民党军队还在负隅顽抗。石淑贞记得,那时候国民党军队到处抓人拉壮丁,多次从茶社强行带人,押送到崇文门外去挖战壕、修碉堡。
霍树棠由于没进行疏通,好几次被国民党兵抓走。有一次干完活时已到了晚上,民工们都得跑步回城,不然就会被关在城外。霍树棠由于跑得慢,等他到达时,城门已经关闭,他哀求了很久,才被允许爬墙进城,然后经过多处哨卡盘查,回到住处时已是后半夜了。
1948年年末,一名常来看演出的东北戏友偷偷告诉霍树棠,“八路军已经进了沈阳,沈阳解放了。”这让霍树棠非常兴奋,经过多方确认予以证实后,翌年年初,他和全家乘火车返回了沈阳。
经过近18年战乱,包括“东北大鼓”在内的沈阳曲艺界此时早已不复往日荣光。当看望霍树棠的曲坛艺友了解到许多“东北大鼓”艺人改行的消息后,心里都非常着急,于是萌生了筹建艺曲协会的想法。
1949年3月,沈阳市艺曲协会成立大会在沈阳群乐电影院(注:民族电影院)正式召开。大会推举评书艺人宋桐斌为会长,“东北大鼓”艺人霍树棠与西河大鼓琴师张树会为副会长,协会下设包括“东北大鼓”在内的八个专业组。但是囿于人才断层和多年来“艺术生态”遭到破坏,当时的“东北大鼓”专业组只有二十余人参加,其中好几人还不具备登台演出的能力。
为了让已遭破坏的“东北大鼓”重回正轨,霍树棠赶紧组织人员整理了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同时还编演了一批现代剧目,如《绿牡丹》《十粒金丹》《刘公案》等,他还把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改为鼓书在电台连播,并带头表演了新剧《陈香兰翻身》。
不久后,党中央发出《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其中指出:“中国曲艺形式,如大鼓说书等,简单而又富有表现力,极便于迅速反映现实,应当予以重视。除大量创作新词外,对许多人民熟悉的历史故事与优美的民间传说的唱本,亦应加以改造采用。”这让整个曲艺界、尤其是“东北大鼓”艺人深受鼓舞。
1952年,“东北大鼓”入选抗美援朝慰问演出节目单,霍树棠作为代表跟随沈阳艺曲协会前往朝鲜,他当时选取了《罗盛教》《大战苹果园》《孤胆英雄胡连安》三个新曲目准备表演,但由于不识字,他只能让老伴对着唱词教自己念,花费了好几天时间才准备妥当。
慰问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回国后,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中,霍树棠又以新编“东北大鼓”《杨靖宇大摆口袋阵》荣获一等奖,其中的开场白“长白山下草青青,长白山上不老松。山前滚滚东流水,抗日英雄留美名”迅速在当时流行开来。
在这次会演的闭幕式上,霍树棠当选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并且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这成为了他本人的又一个里程碑时刻。但是耀眼的荣誉却并没有挽回“东北大鼓”一度拥有的花样年华,随着时代变迁,昔日笼罩在大鼓艺人们身上的光彩开始了急速而无情的消逝。(未完待续)
北国网记者 许蔚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