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丨吴书香: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记2021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吴书香
顾 宁 本报记者 徐铁英
5月10日,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2021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沈阳市苏家屯区解放街道办事处主任吴书香榜上有名。从“大学生村官”到担任街道办事处主任,她曾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沈阳市第七届道德模范。
消息传来时,吴书香正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基层一线是她工作的起点。2008年,作为我省选聘的首批“大学生村官”,23岁的她背起行囊,从沈阳师范大学校园直奔沈阳市苏家屯区八一街道官立堡村的田间地头。
城市里长大的她不谙农事,第一次下水田就两脚陷在泥里拔不出来。“这大学生下地太费劲了,还得跟个提鞋的。”村民们一句无心的玩笑话让她难过了许久。
庄稼要想长得壮,根首先要扎得深。为快速“融入”村子,吴书香告诫自己要“先当村民,再当村官”。她咬着牙,憋着劲,见到村民干活就上前帮忙。村里修作业路,她抄起工具就上……凭着这股劲头,她很快跟乡亲们打成一片。不少村民以为她在这里干不长,待两天就会走人,可没想到天天都能在田间地头见到她。“成,是咱村人!”慢慢地,村民从内心里接纳了吴书香。
在村民眼里,吴书香不仅勤快能干,还细心会干。她发现村里档案十分杂乱,便主动将档案整理好并录入电脑,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她发现村里家家没有门牌号,便主动联系民政部门,为每户安装了金属门牌;她还在村里设置了“回音壁”,收集、解决村民反馈的问题……每天看着吴书香忙前忙后,村民对她的称呼也渐渐由“吴书记”变成了更加亲切的“小吴”。
融入只是开始,吴书香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扎根乡村的初心——“带领村民致富”。这话说出来容易,可找到工作的发力点并不容易。“苏家屯区是沈阳水稻种植的主产区,咱村里水稻质量不错,但种植方式和销售方式有些落后了。”2009年,借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东风,她和村民一起领办合作社,在当地实行水稻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很快,全村95%以上的水稻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每亩节约成本60元,增产50公斤。2013年,她又带着官立堡村创新推出水稻订单模式——“水田招租,私人定制”,让村里的水稻卖出了更好的价钱。
由于工作出色,组织安排吴书香兼任苏家屯区基层党建工作第一指导站科长。她毫不犹豫,上任后就一头扎进基层走访调研。“都说基层工作不好干,但我觉得越在基层,工作越有干头,越有干劲。”吴书香说。
2017年,吴书香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赴京时,她特意带了两袋抢收的新米,因为在她心中,这两袋米是乡亲们富裕后的物质收获,更是自己扎根基层的精神收获。“这是富裕起来的乡亲们对党的十九大的美好祝福,也是我向党的工作汇报。我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带回村里,和乡亲们一起建设美好乡村。”吴书香说。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是吴书香的人生方向,更是她扎根基层14年的青春誓言。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