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丨温常卿:让生命之花在奉献中绽放
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残疾人专职委员温常卿——
让生命之花在奉献中绽放
本报记者 葛红霞
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坚持8年为抗美援朝烈士义务守墓;组建丹东市首个乡镇红色基因传承志愿者服务队,带动更多志愿者奉献社会……他就是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残疾人专职委员温常卿。
20岁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了温常卿的左小腿。为了激励自己,他阅读了许多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每天忍痛坚持康复训练。第二年,到区里办理残疾人证时,他听说烈士陵园缺少一名义务管理员,便立即报了名。“成为一名志愿者,为社会作一点儿贡献,是件有意义的事。”
就这样,从2015年开始,温常卿每天清晨7点便戴着假肢出现在陵园中。巡查陵园、清扫卫生、修补栅栏砖瓦、拔除杂草……他的生活一天天充实起来。后来,在镇残联的帮助下,温常卿成为残疾人专职委员,但他依旧坚守着这份志愿工作。
温常卿为自己制定了全年无休的“工作制度”,还把电话号码贴在陵园的显眼位置。有一天,他晚上8点多接到了报修电话,赶紧从家里出发,带着手电筒过去,当晚就将损坏的栅栏修好了。
陵园中长眠着861位烈士,其中无名烈士有617位。“我一定尽力让这些无名烈士早日‘回家’。”每次见到来寻亲的烈士家属,温常卿都暗下决心。他报名参加全国“为烈士寻亲”志愿活动,去年至今,共帮助12名家属找到了烈士安葬地,还为全国各地的烈士家属代扫墓近40人次。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温常卿发现,只有把更多的爱心人士组织起来,才能帮助更多的人。于是,他组建了敬老助残和红色基因传承志愿者服务队。每当残疾人家里遇灾了、农产品滞销了、买不到物品了……温常卿和116名志愿者就会出现在社区大院、田间地头,协同解决各种难题。他还挤出时间学习手工编织、花卉栽培的知识,然后手把手教给残疾人,帮助他们靠劳动致富。
“算起来,今年是我成为志愿者的第八个年头了。我愿意在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志愿者之路上一直走下去,让志愿精神温暖更多的人,让生命之花在志愿奉献中绽放。”90后的温常卿许下青春誓言。
校对:盛楠
责编:闫尚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