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报评论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秀美宜居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秀美宜居生态环境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生态文明建设,乃“国之大者”。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念兹在兹,多次深入实地考察调研,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此次考察辽宁,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殷殷嘱托,铭刻在心。全省上下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政治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秀美宜居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辽宁贡献。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笃定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题中之义。作为工业大省,我省能源消费偏煤、产业结构偏重,只有从思想认识、价值追求到产业形态、经济结构都进行彻底变革,来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才能真正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领会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保持战略定力,注重发展品位,紧跟时代步伐,破除路径依赖,真正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入脑入心、化为行动。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绿色成为辽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系统治理之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工程,做到“人进沙退、绿进沙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推进辽河水域综合治理,加快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保护好辽宁人民的“母亲河”;加快推进辽东地区“绿肺”“水塔”建设,筑牢中国北方生态屏障。全省上下要坚定不移护好绿水青山,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辽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守生态为民之宗。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明显提升老百姓获得感,老百姓体会也最深刻。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使辽宁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打造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验场景,让辽宁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要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更多人向往辽宁、扎根辽宁。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省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转化为具体实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贯彻落实,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辽宁振兴发展定将逐绿前行、高歌猛进。
校对:李莹
责编:杨东溟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