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在辽宁㉑|辽代帝后哀册:揭开契丹文字的神秘面纱
让文物说话,用辽宁文物讲好辽宁故事,让世界深入了解辽宁历史、人文底蕴,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联合推出大型全媒体策划“国宝在辽宁”,以辽宁30件国宝级文物为主线,让您和辽宁国宝面对面,为您讲述凝固在文物上的历史故事,揭开辽宁历史与文化的神秘面纱,展现辽宁浩荡千年的壮丽岁月。
赏国宝,品辽宁。
今天推出第二十一期《揭开契丹文字的神秘面纱》

哀册,是记录辽代皇帝与皇后生平事迹的墓志碑刻,目前面世的辽代帝后哀册,来自辽代五大帝陵之一的辽庆陵,册盖与册石共15石,均保存在辽宁省博物馆,皆为国宝级文物。
辽庆陵帝后哀册为汉白玉材质,呈方形,体大而厚重。
册盖线刻精美,刻有四神、人物、龙与牡丹,同时刻汉文、契丹文两种文字,工整遒丽,乃辽代书法的上乘佳作。
辽代帝后哀册所记内容,是研究辽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如辽宋达成百年和平的“澶渊之盟”、撼动辽国根基的“十香词冤案”等。
辽代帝后哀册所刻契丹文字,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契丹小字,首次证实了契丹文的存在,堪称稀世之宝。
契丹文字是契丹建国后陆续创制出的文字,分为大、小字两种,大字早于小字。金灭辽后,前期继续使用契丹文字,直到创制了新的女真文字后,才停用契丹大小字。
契丹文字的诞生,开创了中国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创制文字之先河,以后的女真文字、蒙古文字、满族文字的产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契丹文字的影响。
契丹文字而今虽成绝学,却印证了辽代的百年发展史与融合史。
国宝名片
名称:辽代帝后哀册
年代:辽代
出土地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
收藏单位:辽宁省博物馆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