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百名留守儿童有了“新校园”

乔成贵(坐轮椅者)和支教志愿者座谈。法库县供图

孩子们在龙泉书社学习、玩耍。法库县供图
听,龙泉书社传来了孩子们的读书声,留守儿童的学习难题有人管了;看,文化广场里跳起了扇子舞,锣鼓喧天,老年生活不用愁了;乐,居民在家门口就业,挑上了“金扁担”……这一幕幕就发生在沈阳市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李祥堡村。
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村民们纷纷感谢乔成贵,称他为“活雷锋”。乔成贵不仅为大家带来了学习机会,还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李祥堡村村民除了定期在这里开展旗袍秀、秧歌秀、乐器表演等文化活动,留守老人还可以在这里就餐,享受免费洗浴、洗衣、理发服务。
成立龙泉书社 每天都响起琅琅书声
“真是好人啊!他让我们田间地头的庄稼汉,都有了再次读书学习的机会!”家住沈阳市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李祥堡村的村民黄秀岩说。
今年3月1日,李祥堡村龙泉书社的“四点半课堂”正式开课,每天中午,村民们就开始在文化广场跳起扇子舞。
“一小”连着“朝阳”,“一老”连着“夕阳”,都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每天下午四点半,李祥堡村龙泉书社都会响起琅琅书声。多年以前,这里还是废弃的村小校舍,在村党支部副书记乔成贵的带领下,荒废小学才从杂草丛生“蜕变”成集村民休闲娱乐、健身、读书、居家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
“龙泉”二字取自村里的一口聚龙泉,2017年,在乔成贵的协调努力下,龙泉书社正式建成。他提出“一十百千”幸福教育工程,即一座社区教育学校、十处睦邻学习点、百户学习模范家庭、千名社区服务志愿者,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老年人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如今的龙泉书社的图书室,按政经、科技、生活等十多个类别,整齐摆放着3000余册图书,可供村内各年龄段村民学习。除了村民可以学习之外,在辅导儿童学习上,“李祥堡儿童服务站”和“四点半课堂”应运而生,村内招募一位退休老师为辅导员,在晚上辅导孩子课后作业,周六上午讲解思维拓展、课外活动等课程。
沈阳市五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陆续来此义务支教,五年来已累计支教近500余人次,长达1000课时,受益儿童超过200人,由本村拓展到周边十余个村屯,在书社的“爱心驿站”里,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名单贴满了整整一面墙。
十项助老服务
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春暖花开,李祥堡村的村民们一大早就开始在村文化广场跳起了扇子舞,扭起了大秧歌。乔成贵提出的“一十百千”互助养老模式,即一处养老服务中心、十个睦邻互助组、百名幸福家庭、千名助老服务志愿者,已在全市推广。
“咱们居家养老活动中心可以说24小时开放,天天有活动,平时不仅有助老餐厅、助老浴池、洗衣间、康复室、阅览室、棋牌室,每周末居家养老文艺志愿者还会组建宣讲团,在小剧场表演节目,为独居老人开展乐龄陪伴。”马文颖说道。
李祥堡村依托乐龄陪伴活动中心,提供助残、助浴、洗衣、理发、心理疏导、文娱、 租宅供养等“十项助老服务”,为村里的老人们打造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温馨家园。
每笔资金的来源和用途都会公示,筹来的资金主要用来修建公共食堂,在节假日聘请专职厨师为留守老人调配饮食、包饺子送餐上门;修建公共浴池,发动老人之间相互帮扶洗浴或直系亲属辅助洗浴;购置全自动洗衣机,为村内重度残疾人和失能、独居老人免费洗涤衣物;为能自理的老人集中理发,为失能人员入户理发;帮助老人心理疏导,设立“老专家工作站”和“评理说事点”,邀请乡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法律人士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及法律救助等。
现在村里共成立了十个互助小组,以村级养老服务队为中心,“以一带十”指导全村开展网格化互助,受益老人超过百人次,目前约有百户家庭被村管委会评为“孝心家庭”,本村及社会爱心人士和省、市高校大学生自发组建了志愿者队伍,为村内老人服务次数达到200余人次。
千亩山楂树
带动居民致富
正所谓在外东奔西走,不如落脚“家门口”,初春的四家子乡细雨绵绵,农田里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植被发芽吐绿,蕴藏着勃勃生机。
2018年春,乔成贵带动村民把荒山荒沟建设成500亩山楂产业园区,先后为山楂产业园区争取资金70万元、钻探20眼果园灌溉井,目前,千亩山楂致富园区水电路配套齐全,已栽植山楂5万余株,成为李祥堡村“一村一品”的致富项目。
为帮助有就业需求的城乡劳动力尽快掌握一技之长,乔成贵充分发挥龙泉书社的作用,购买和募捐到政经、科技、生活等多种类别的图书,邀请专业老师定期在书社为老百姓讲解农艺、法律维权、国学、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课程,培育一批又一批“新农人”,让老百姓们都能挑上发财致富的“金扁担”。
未来,李祥堡村将成立灵活就业服务中心,帮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通过引企入村,促进稳产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平凡中的伟大善举,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熠熠光辉。乔成贵说:“从小到大,雷锋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带领更多人关注乡村,走进乡村,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终生奋斗。”
对话乔成贵
“想干实事
肯定得舍得付出”
记者:我听说您身体不怎么好,这么多年来,没日没夜地干,为各种事操心,家里人都支持您吗?
乔成贵:怎么说呢,要想干实事,肯定得舍得付出,说实话也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有时候饭都来不及吃上一口,晚上躺在床上也想各种事儿,家人挺心疼的,但是看到这么多村民受益,从刚开始的不理解慢慢变成了全力支持。
记者:现在的李祥堡村各项事业发展得都不错,将来您还有什么计划和期望呢?
乔成贵:未来,我们会征集百姓实际需求,继续打造“龙泉书社”家乡品牌,围绕农家书屋、儿童校外辅导站、社区教育学校、农村居家养老试点、大学生支教点等方面继续下功夫,让村民住的安心、开心。
记者:现在不少村民都靠自己的双手致富了,怎么让村民持续有事做,持续挣钱?
乔成贵:今后要确保玉米种植业面积不减,经济作物重点扶植架豆产业,种植面积较去年增加30%;黄牛存栏量突破2000头,生猪存栏量突破3000头目标,郎家沟山楂园山楂产量10万斤。李祥堡村农业钟点工服务中心会对村内留守身体健康人员逐户摸排,根据个人需求和特点确立服务目标,达到人人有产业、人人有事做,人人在家就赚钱的目标。辽沈晚报记者 周学芳
责编:李 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大连前两个月利用外资增速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 省工商联制定三年行动方案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我省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 80周年”系列活动
- 攻克技术塔尖 填补防锈空白
- 沈阳实行跨部门联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31个执法部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5G+无人驾驶”赋能智慧矿山建设——矿工坐在办公室里采矿石
- 康辉@大国外交最前线丨从历史到未来 中法元首会谈承载怎样的期待
- 时政Vlog丨久违的室外欢迎仪式,新的迎宾号角先听为快!
- 大连持续加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 用雷锋精神点亮青年理想之灯——记2022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孔祥慧
- 辽宁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达18.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