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人民立场
人类文明形态经历了从落后到进步、从低级到高级的漫长演进过程,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出鲜明的人民立场。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社会主义文明与全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以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为基础,创造了新的文明形态。作为这一壮举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打破了人类文明交融的民族与地域隔阂,成功推动人类文明形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享人类文明发展新成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关注人和人类解放,关切人的生存与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并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从这一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必然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和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党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扬人民首创精神、激发人民奋斗动力的必然结果。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通过百余年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将自身塑造成为以人民性为价值内核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理论根基,指引了新时代中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使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过程展现了鲜明的人民性特质,彰显出马克思主义耀眼的理论光芒。
创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每一次文明形态的更替,都是由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引起的,但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的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科学把握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辩证扬弃西方现代化模式,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立场,充分激发中国人民的首创精神,凝聚起人民群众在社会革命中的磅礡力量,探索出了一条独具人民性特质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凭借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改变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境遇的同时,也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的道路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体现在文明观念、价值取向、发展模式等方面,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文明内涵,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和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诉求,并以物质、政治、精神、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融合统一,极大地推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使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紧密交融。在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出崭新文明形态的持久动力作用,真正赋予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高远的人民性发展目标,指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人类文明新形态惠及世界,为世界人民追寻现代化贡献了中国范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奔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始终心系世界人民的生存境遇,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忧思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前途命运。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分子,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狭隘的关起门来“自我生长”,而是携手世界人民共同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共产党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改变境遇为己任,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改变了世界人民对现代化的传统认知,更以避免两极分化、“有小康、求大同”的追求,倡导世界人民互助共济、和谐共生。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承载着鲜明的勇于担当的中国精神,即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携手助推将人类文明新形态转化为造福世界的现实成果。它不仅使更多发展中国家真正参与到创造人类现代文明的行动中来,为世界人民共享人类文明新成果创造了更为平等的环境,输送了难以替代的理论、制度和文化资源,更使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在精神上更加团结,在推动文明发展的行动上更加一致,同心协力为构筑持续和平与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而不懈努力。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编:曹思洋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大连前两个月利用外资增速居计划单列市首位
- 省工商联制定三年行动方案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我省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 80周年”系列活动
- 攻克技术塔尖 填补防锈空白
- 沈阳实行跨部门联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31个执法部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5G+无人驾驶”赋能智慧矿山建设——矿工坐在办公室里采矿石
- 康辉@大国外交最前线丨从历史到未来 中法元首会谈承载怎样的期待
- 时政Vlog丨久违的室外欢迎仪式,新的迎宾号角先听为快!
- 大连持续加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 用雷锋精神点亮青年理想之灯——记2022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孔祥慧
- 辽宁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达18.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