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乐团、中药香包......马庄村走出了自己的“文化兴村”路
【开栏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里的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早、成果颇丰、代表性强。4月22日,“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在两阶段、共计19天的行程中,采访团将深入苏沪浙皖蹲点调研采访,生动展现长三角地区在现代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发展经验。
马庄村,地处徐州市东北郊25公里处,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全村区域总面积5.2平方公里。曾经的马庄村是一座煤灰弥漫的小村庄。本世纪初,马庄村一马当先勇敢转型,走出了一条文化兴村、产业富民的新路子。如今,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的乡村之一,马庄村成为徐州贾汪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蝶变的最佳注脚。
坚持文化带动 一支农民乐团奏响小康进行曲
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拥有一支拿过“国际大奖”的农民乐团,是马庄村的响亮名片。1988年,马庄村组建了当地农民乐团,这是苏北第一支铜管乐团。2007年,乐团参加意大利国际音乐节,获得了第二名的佳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之后,乐团上过电视、去过国外,斩获奖项无数。
三十多年来,乐团始终坚持“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提升水平”理念,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编排小品、快板、歌舞等一系列正能量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声音送到乡村社区、田间地头。“现在我们又组建了一个278人的民俗表演团,通过排练活动,可以经常把群众聚集在一起,这对我们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马庄村党委副书记、村主任王侠介绍。
以乐团为依托,马庄村在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节点还推出各类综艺节目和民俗表演,组建民俗文化表演团,让更多村民加入到锣鼓、舞龙、舞狮等民俗文化表演队伍。
2022年,以江苏省级非遗项目马庄灯俗展演为主要内容的马庄村第35届元宵灯会举办,不仅有国家级非遗徐州香包、省级非遗徐州泥塑以及文艺演出、面灯展示、民间美食,还创新了巡游快闪、舞龙舞狮等节目。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村文化活动也渐渐演变成旅游活动,每年吸引游客60余万人次,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坚持产业富民 “小香包”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马庄村的“宝贝”除了乐团还有香包。历史悠久的马庄香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纯手工制作,精配中药,形状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立体造型栩栩如生。
马庄村的八旬老人王秀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的传承人之一。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庄村参观了王秀英香包工作室,对马庄香包连连称赞,并花30元钱买下王秀英制作的一个中药香包“捧捧场”。总书记的点赞,点燃了王秀英老人把香包产业做大的激情,也敲开了马庄香包走向产业化的大门。
如今占地2000平方米的马庄香包文化大院建成,集香包制作、展览、销售等功能于一体。同时,马庄村与行业领先的运营转化公司合作,组建马庄香包运营团队,开通抖音电商平台,新开发功能性香包和特色文创产品80余类,研究配制中药配方16个。
今年65岁的马庄村村民夏桂美,原本在街道从事保洁工作,7年前她也加入了香包制作的队伍。从刚开始什么也不会,到现在她一天可以完成20至30个香包的制作,月入2000余元。“现在香包成为我们的支柱产业了,不仅件数多了,效益好了,人性化的管理还不影响家里干活、接送孩子。”说起现在的工作,夏桂美很是满意。
据了解,从香包产业化以来,其年均产值达800万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近400个,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小香包”得到“大实惠”。
坚持旅游兴城 环境变化带动乡村旅游经济
2012年,随着村旁潘安湖湿地公园的建成,马庄村开始向旅游经济转型。依托潘安湖景区的蓬勃发展势头,马庄村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先后对全域3个自然村基础配套、景观绿化等进行全面提升:美丽宜居的中心村、河净岸青的真旺村、整洁有序的正旺村,共同组成了一幅景怡人和的美丽画卷。
同时,马庄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村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目前,马庄村正积极与潘安湖一体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努力将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今年1月至3月,我们的旅游人数达到了15万人次,这对我们马庄村的三产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将是我们的重点工作。”马庄村党委副书记、村主任王侠说道。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蓬勃发展的马庄村正以自己的方式续写新的故事。每年演出100多场的马庄村民乐团、供不应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马庄香包”、国家4A级旅游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如今的马庄村傍湖而居,鸟翔禽鸣、草绿花香,每年引来众多游客。而徐州马庄村以“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更是成为了江苏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一个范例。
荔枝新闻记者/柯清雅 部分素材提供:徐州市委网信办
责编:刘 新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生活观察丨从专用到共享,公交专用道优化改革即将开始
- 省纪委监委通报五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
- 操控超高压电流的“隐形冠军”
- 第一观察|传统村落保护,总书记这样强调
- 新华全媒+丨中国经验助力共创“无疟世界”
-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习近平指明方向
-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丨凝心铸魂筑牢根本 实干担当促进发展——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联播+|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总书记这样部署
- 2023年辽宁省“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启动
- 开局首季!看中国经济“成绩单”丨外贸“开门稳”增速如何“跑”起来?
- 中国星辰 | 叩问苍穹 习近平殷殷嘱托指引航天强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