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一季度辽宁经济深观察⑤
本报记者 唐佳丽 刘 璐 赵婷婷
航天科工、中国航发、中国中化、中粮集团、中国节能、中国化学工程、中国中车集团……近段时间,辽宁成为众多央企的共同关注点。
今年一季度,多家央企的主要负责人先后与我省主要领导进行座谈、会商,共议深化央地合作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新基建、新材料、生物医疗、高端装备、文化旅游等领域,签约不断达成,重大项目相继落地。
日前,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3年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主题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央地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一季度,兵器工业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等一批高质量项目相继落户辽宁,中央项目完成投资增长63.8%。
高位推进“关键之举”
深化央地合作,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关键之举。
据统计,目前,中央企业在辽宁共有各级企业1758户,资产总额3.26万亿元,年度累计营业收入1.82万亿元。“近年来,央企在辽宁投资参建了许多重点项目,为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认为,东北振兴蓄势待发,用好央企宝贵资源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我省多措并举,用更加务实、更加有针对性的行动,建章立制,高位推进央地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实现互补协同、联动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
去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主动作为、创造条件、完善机制,引导支持央企融入我省经济发展。今年2月,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开展央地合作提升行动,每年滚动实施100个央地合作重点项目。
按照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我省成立央地合作领导小组,下设包括27个省直单位、14个市政府及沈抚示范区管委会作为成员单位的央地合作项目协调推进专班。同时,建立央地合作工作高位推动机制、长效沟通机制、问题协调解决机制、跟踪督办机制、信息报送机制。“按照央地合作工作机制要求,省国资委制发了多项工作规则、细则,确保各项工作机制有效落地落实。”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孟华强介绍。
3月1日,北京辽宁大厦,一场以“央地融合谋发展 携手共赢促振兴”为主题的座谈会颇受关注。70余家中央企业的负责同志到场参会,会上,辽宁省政府与航天科工等8家央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沈阳、大连等相关地方政府、企业与部分央企集团或子企业完成项目签约25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3732亿元。其中,央企计划投资总额超过2900亿元。
会后不久,越来越多的央企负责人来到辽宁,共商发展大计,一个个高质量项目落户辽宁,央地携手共赢促振兴的氛围越来越浓、果实越来越多。
项目落地互利共赢
4月26日,辽宁省粮食发展集团与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旗下德青源公司在沈阳完成60万吨饲料供销合同的签约,合同额预计占比辽粮集团全年粮食经营量的20%左右。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和央企一起发力。”说起双赢的签约,辽粮集团业务贸易部部长李洪政与德青源采购总监祝铭紧握双手,兴奋激动难掩,“央企获得辽粮优质的商品、可信的货源。我们也因能与终端客户直接交易,收入稳定,利润锁定。”
今年以来,尤其是开春以后,我省各市、各部门、行业企业与央企的合作力度明显加强,合作步伐加密加快,像这样合同签约落地、项目落实的接连不断。
沈阳,与华润集团合作,总投资210亿元的东贸库历史文化街区及配套能源设施搬迁改造提升项目开工;
大连,与中国中铁合作总投资382亿元的金普新区南部现代时尚新城区建设项目开工、与央企招商局集团合作总投资150亿元的大连市太平湾高端装备制造及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开工;
鞍山,与鞍钢集团合作的总投资111亿元的东部矿区采选联合产能提升项目开工;
在朝阳,当地最大的风电项目——华润新能源1000兆瓦风电项目开工建设;
在盘锦,3月29日,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所属华锦集团、沙特阿美公司与盘锦鑫诚集团三方共同出资,总投资837亿元的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正式开工;
此外,全省国资国企系统持续深化国务院国资委东北振兴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围绕能源、交通、环保、冶金、制造、化工、渔业、粮食等多个领域,31户地方国企与央企开展对接合作,在东北“三省一区”中居首位。
……
“与辽宁企业深化合作,培育一批优质项目、集聚一批优势产业,打造一批优秀国资国企,能有效促进地方国企转型升级、提高运行质效、提升发展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对央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谈及合作前景,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国丹的一席话,很有代表性。
放眼长远储备资源
据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鹏宇介绍,年初以来,我省组织各地、有关部门已梳理出在建、2023年新开工、洽谈、推介等4类央地合作项目600余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全省2023年100个重大央地合作项目,总投资达1.12万亿元。
推进央地合作,我省立足当下,更着眼长远。
北京座谈会归来,省国资委主要领导带队,省属企业“组团”,先后拜访了国机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煤地质总局、中建一局、中国五矿、中国物流集团、通用技术集团等多个央企及其子企业。“眼下,要把存量的央地合作推向深入,更要把务实的目光放长远,求增量。”孟华强介绍,“在我们的邀请下,央企投资协会及部分会员企业专程来辽考察,今后我省与更多央企合作的渠道将更宽,合作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锚定今后3年到5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继续大力深化央地合作,是我省的深意所在。
为找准央企与我省所能所需的契合点,省国资委完成“两库一清单”。收集100户央企2046个在辽机构的信息,梳理央企在辽重点项目,分别建立驻辽央企信息库和央企在辽重点项目库,集纳驻辽央企在配套政策、产业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的246个问题诉求,建立驻辽央企重大服务事项清单,做好服务,挖掘机会。
同时,我省发改、国资、工信、商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全方位指导各地,聚焦央企所能,地方所需,深入分析本地区产业资源要素禀赋和投资需求,再谋划提出更多签约备选项目,与各地补链、延链、提链项目互补互动,引导沈阳、大连全力争取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区域总部项目。
各地则采取“一把手抓项目”的模式推动央地合作,主要领导亲自督促督办,精准找到项目堵点卡点,提高推动层级,抓住机遇期、窗口期,以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和保障更多央企项目落地。
推动辽宁振兴发展,是央地落实国家战略的共同政治责任,是续写合作新篇、实现融合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目前,我省央地合作已取得重大突破,未来,央地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共赢发展的新篇章将会更加精彩。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 | 什么是荒漠化
- 潮头观澜丨“三北”工程 生态屏障
- 习近平内蒙古行丨建好现代农业园区 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走进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 瞰中国|三北防护林的前世今生
- 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 勇担使命 不畏艰辛 久久为功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 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
- 坚持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
- 时政微视频丨瞰内蒙古
- 习近平内蒙古行丨走进“塞外明珠”——乌梁素海
- 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 勇担使命 不畏艰辛 久久为功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