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踏雪而来,逐梦而上
踏雪而来,逐梦而上。23日11时24分,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队队员在海拔8830米圆满完成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技术升级任务;中午,13名科考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攀登高峰,尤其是像珠穆朗玛峰这样的世界之巅,一直都是人类最极限的挑战之一。1960年5月25日,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几十年来,面对高寒、缺氧、恶劣气候等重重挑战,一代代珠峰科考队员一往无前,不断在世界最高峰留下中国印记。
一次次的珠峰攀登,记录下多个“首次”。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2022年5月4日,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
今年的珠峰科考,应用了许多“黑科技”。科考队和负责探月工程供电系统的研究人员联合,将月球上的供电系统技术成功应用到了极高海拔地区;科考人员首次在珠峰站利用无人机进行实验,收集不同高度的大气样本;冰芯钻取队完成2支透底冰芯钻取,将使用新的方法通过冰芯测年。因此,登顶,不仅仅是高度,还在更多的维度上,见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实力变化。
珠峰有穷顶,探索无止境。如今的珠峰科考,早已不只是科研人员的事情,而是全民关注的公共事件。在社交媒体时代,珠峰科考让网民有了更丰富的“参与感”和互动感,人们在手机上就可以沉浸式地“身临其境”。从这次直播画面可以看到,在8K摄影机2400毫米镜头超远距离拍摄下,科考队员在缓慢移动。在雄伟巍峨的珠峰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但又如此勇敢和顽强。
图为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登顶队员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位00后。而此次在大本营,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珠峰科考总指挥姚檀栋院士已年近七旬,四十多年来,他历尽艰险,几乎走遍青藏高原的主要冰川。揭示自然奥秘、挑战身体极限、实现自我突破,是支撑一代代珠峰科考者的信念,他们的梦想,和国家使命紧密相连。
一代代人的征途在延伸,科考的步伐也在拾级而上。珠峰科考实现了从“攀登”到“了解”再到“保护”的思路转变,取得了重要国际影响。刚刚颁布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对青藏科考提出了新要求,今年的科考还要对冰川做“体检”,关注亚洲水塔变化等等。在地球之巅,探寻绿色发展的长远之路。今天的珠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良好,岩羊、雪豹等野生动物更多见了,珠峰附近植物覆盖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六十多年来,我们为什么一次次攀登珠峰?对这样的“灵魂之问”,答案是开放的,不仅由攀登者在冰雪中探求,公众也在追寻中感受启发和震撼。而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守护它。在海洋最深处下潜、在浩瀚太空遨游、向地球深部钻探……这也是中国人的“攀登”,澎湃着时代精神与活力。天地山川如此广阔,从拼搏者的故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仰望星辰、脚踏实地,我们都是攀登者。
(文丨李哲 陶郎)
责编:杨东溟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