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绘出大美乡村新图景
本报记者 王 坤 郑新煜 卢立业
在新疆,花不只是装扮乡村的“一片景”,更是振兴乡村的“致富经”。
山岗上、田野间、林荫路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各地以花为媒、以花兴农,发展特色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绘制一幅大美乡村的新图景。5月18日至20日,本报全媒体报道团队深入新疆塔城地区,走乡村、入田园、进企业,“追着花儿看新疆”。
在额敏县玛热勒苏镇克孜拉更村村头,140亩油用牡丹在微风吹拂下分外妖娆。置身花间,心旷神怡。这片花海是陈金宏一人的“画作”。在克孜拉更村,和陈金宏一样成片种植油用牡丹的种花大户有很多。
克孜拉更村地处塔城“老风口”。过去,这里因风沙侵扰寸草不生。陈金宏的父辈扛起铁锹绕村种树,成片的树林庇护了田园,改良了土质,扮靓了乡村。陈金宏从城市返乡,流转了几百亩农田。
“振兴乡村就从种花开始。”陈金宏说,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适合在荒地种植,一年种花百年收。花籽可以榨油,还可以提取精华做茶、酒、面膜和润肤油。去年,陈金宏种植的百亩花田有收益了,每亩赚600元。他准备再种植200亩,让“致富之花”越开越茂盛。
在裕民县,一种叫无刺红花的“致富花”是农户的最爱。大片的山区平原和旱地为红花规模种植提供了场地。裕民县引进加工企业,从红花中提取色素,研发冻干粉,做药物原料,开发保健品……“一花多用”让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不断提升。如今,裕民县全境种植红花20万亩,农户收入的1/4来自种花。
致富的路越跑越宽。奔跑在537万亩天然放牧草场的70万只巴什拜羊,与花争宠。享有“中国巴什拜羊之乡”美誉的裕民县有4个巴什拜羊养殖示范乡镇、16个养殖示范村、近800户养殖专业户。
得天独厚的资源保障了畜牧企业殷实的家底。新疆谢丽盖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从屠宰、贩卖羊羔做起,短短数年就发展成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当家人”谢丽盖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公司不断做精、延长产业链,现在不仅搞养殖、收购、屠宰,还做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并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一家一户分散型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企业获利、农民增收、产业提升“三赢”。
额敏县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绿色高效、规模化发展的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向高端迈进。额敏(兵地、辽阳)工业园区是辽阳市对口援疆重点项目,也是新疆唯一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包括隆惠源药业、中粮塔原、泰和富华豆制品等25家现代化工厂入驻园区,为额敏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县转变赋能。新天骏面粉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凯说,仅他们公司通过订单收购的方式,就能带动1.5万户小麦种植户实现增收。
责编:李 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