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画卷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联合国制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减塑捡塑”。中国发布的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当下,这些主题凝结着人类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希冀。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它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严峻挑战。每年有超过1400万公吨的塑料进入并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目前全球30多亿人受到生态系统退化影响,环境污染每年导致约900万人过早死亡,100多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风险,全球变暖将在2040年左右甚至更早上升1.5摄氏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一系列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在生态环境挑战面前,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危机,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与世界各国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多次提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国际主张,森林资源增长面积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行动有目共睹,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从消除污染行动、修复退化土地、保育物种和生态系统,到解决贫困和致力于更广泛的人类发展目标,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里开展的工作是变革模式的代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前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如是指出。今天的中国,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多边合作,努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加快构筑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需要各国拿出前所未有的雄心和推动绿色发展的恒心。一方面,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形成多边治理、合作共赢的机制体制,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另一方面,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持续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共同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守护地球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各国应携起手来,团结合作,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主播说联播丨中国航天:可靠、稳定、成熟
- 中国星辰 | 满足载人登月!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加入多项新技术
- 挑大梁 走在前|对外开放活力更显 科创赛道动能更足——古都西安发展势头强劲
- 广东高质量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 东风披晨霞 天际迎归舟——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全记录
-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纪实
- 坚定文化自信,矢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书写多彩的生态答卷——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倾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 习言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 看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