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思政课”育新人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善用“大思政课”,不断创新实践,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年轻一代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有自己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在教学观念上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授课形式,让理论性强的内容更加生动化、具体化,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档案图片、微视频、互动视频和其他新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自主学习。通过互动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等形式,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结合起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让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
把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百年来涌现出无数的英烈与动人故事,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都是“大思政课”的鲜活案例和生动素材。要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大思政课”要与经济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走进街巷、走进乡村,关注社会问题和民生需求,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本领,增长才干。在“教、学、思、用、研”的互动转化中拓展传统课堂,把思政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贯通起来,厚植家国情怀,有助于培养当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青年学子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善用“大思政课”,引领年轻一代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必将使更多青少年在实践中成长成才,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6日 05 版)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