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评论员观察)
不久前,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任务,并从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治理重点、坚持科学治沙、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作出部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凝心聚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荒漠化是干旱等自然原因和乱砍滥伐、过度垦荒等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沙漠的扩展,毁坏了敦煌古城;科尔沁、毛乌素沙地和乌兰布和沙漠的蚕食,侵占了富饶美丽的蒙古草原……习近平总书记曾列举这些史料记载的案例,警示我们深刻吸取教训,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三北”工程建设,体现了修复生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的主观能动和积极作为,将为民族永续发展筑起牢不可破的“绿色长城”。
也要看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根本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锲而不舍、驰而不息。2021年至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同时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不能歇脚,不能松懈”。当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依然严峻的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决定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增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优势、有条件。治理层面,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理念层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为打好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指引;力量层面,各方面社会力量投入“三北”建设,“致富+治沙”“光伏+治沙”“互联网+治沙”等新模式不断涌现,科学育苗、生态治虫等科技手段也日益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精神层面,从“一日两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苦乎累乎不在乎”的河北塞罕坝林场,到“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的甘肃八步沙林场,“三北”种树人在创造“绿进沙退”生态修复奇迹的同时,也创造出敢于善于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文明奇迹,激励后来者再接再厉续写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指出:“示范园区要在推广现代农业方面真正发挥作用”“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内蒙古的草原已经过牧了,要注意休养生息”。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国荒漠化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高度耦合,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制约着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国情决定了,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领域一域的事,也不只是种树种草、防沙治沙这么一件事,而是需要全局意识、系统治理,从根本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种树护树者都能受益,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持续相映生辉。
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各有关地方和部门务须牢记“国之大者”,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历史必将永远铭记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态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7日 05 版)
责编:王永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