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特殊的战线,在这面旗下战斗了百余年
明天是7月1日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
有这样一条特殊的战线
为党而生、因党而兴、向党而强
在党的旗帜下战斗了百余年
有了党
就有了党的情报保卫工作
从南湖红船上的王会悟
到金陵夜生死时速的钱壮飞
从“按住蒋介石脉搏”的沈安娜
到“电波永不消逝”的李白
在党的绝对领导下
隐蔽战线革命先辈
以生命赴使命
用热血写就无声的功勋
当编织着镰刀锤头的旗帜
深深凿入大地
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斗画面
由此展开

电波滴滴哒哒
擦出危机四伏的引线
更点燃流动的红色“生命线”

中央特科战士姚子健
潜入国民党陆地测绘总局
传出重要军事情报
为我们党及时了解敌人动向
化解危机发挥关键作用

67年后
姚子健老人谈及往昔惊心动魄的经历时
只是淡淡道:
铁窗风雨 家常便饭
我们不是为了当英雄
而是为了一个信仰

姚子健老人
智取“江防图”的沈世猷丁明俊夫妇
沈世猷打入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司令部
获取兵力配备情况
丁明俊以探亲为由
通过重重哨卡盘查
从丈夫手中取得情报
有力配合了渡江战役
她一身优雅的蓝色旗袍
不啻硝烟中血染的战袍

沈世猷、丁明俊夫妇
“永不消逝电波”的收报人李康将
作为西柏坡的电台报务员
负责与上海李白秘密电台联络
1948年12月30日凌晨
在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后
李白被捕

“等一等……再见……”
是素未谋面却并肩战斗的战友
穿过黎明前的长夜
留给历史的真实绝笔

李康将老人
新中国成立后
保卫领袖、保家卫国、反间肃特
在聚光灯之外
一代代无名战士们
为捍卫新生政权
夙兴夜寐战斗不息
1983年7月1日
国家安全部正式成立

国家安全部成立大会
在党的绝对领导下
国家安全机关
传承隐蔽战线红色基因
作为反间谍工作的主管机关
重要的国家情报工作机构
同时承担维护政治安全
海外安全保卫等职能的机关
为保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发挥了重要作用
涌现出一大批忠诚卫士
反间谍斗争一线的尖兵陈昕茹
从海量细节中抽丝剥茧
在间谍分子的垃圾袋中追寻线索
为挖出一颗“钉子”
执着坚守十年!

用生命守护国家秘密的战士江健
押送密码箱途中遭遇车祸
他左臂失去知觉
身体不能行动
仍死死抱住密码箱
拒绝救护人员靠近
直到闻讯赶来的同事接过密码箱
他才同意被抬上救护车

使命所托,重于生命!
城市乡村
雪域山巅
密林沼泽
弹雨枪林
国家的需要在哪里
国安干警就战斗在哪里
“说不怕是假的
但任务紧急
哪还顾得上怕!”

吴建国、陈昕茹、江健
……
是这条战线的优秀代表
但更多因工作需要
一辈子都无法公开
姓名和事迹的优秀国安干警

他们为党而战
为国家而战
为人民而战
默默奉献 甘于无名

旗帜引领方向
旗帜凝聚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战略部署
在党的绝对领导下
这条英雄无名的战线
从波澜壮阔的历史走来
正向护航复兴的未来奔去

旗帜下战斗的故事还在继续
构建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新格局
的新篇章正在开启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问候
- 习近平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问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
- 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 习近平这样强调
- 联播+|一天四场双边会见 这四个关键词频繁出现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近平颁发命令状并向晋衔的军官表示祝贺
- 看图学习丨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近平颁发命令状并向晋衔的军官表示祝贺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不负嘱托的年轻人,“追光”有了好消息!
- 《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笔记:这三句诗词,与中国梦息息相关
- 习近平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