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对话以及文明的相遇
在人类文明史上,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怎样作用于文明发展的?某一项技术发明如何获得广泛传播,进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面对新的技术发明,不同的文化间怎样应对与接受?英国技术史学者阿诺德·佩西的《世界文明中的技术》一书,在全球视野下讨论科技知识的发展与传播,深刻揭示了技术对话与文明互鉴的关系。
我们常用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指称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就是用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作为人类文明某一历史阶段的主要标识,也就是强调科学技术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怎样作用于文明发展的?某一项技术发明是如何获得广泛传播,进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的?面对着新的技术发明,不同的文化间如何应对与接受?阿诺德·佩西的《世界文明中的技术》在全球视野下讨论科技知识的发展与传播,简述了自公元1000年起横跨千年的世界技术发展传播史,以对技术细节和日常活动的仔细分析为基础,将世界历史呈现为各个文化中心之间的技术对话,深刻揭示了技术对话与文明互鉴的关系与规律。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没有罗列历史上所有的技术创造,而是选取了如农业、火器、印刷、电力、铁路等对文明进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技术进行阐述,探索了发生在世界不同地区的技术对话,从技术的交流、转移角度,审视了千年来全球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揭示出技术如何塑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该书论述的重点并不在于各类技术的发明,而在于它所参与的跨文化技术对话,着眼点在于跨文化间的文明互鉴,以及这种对话和互鉴对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
作者提出需要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理解技术历史的多重性,将技术的发展置于世界文明的背景之下,展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如何影响其接受新技术的方式。任何一项有意义的新技术发明,都不会仅仅掌握在发明者自己的手里,它总要通过某种渠道传播开来,为其他文化所学习、接受和应用。这种技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一项技术发明传播到其他文化中,并不是简单地“拿来”,单纯地模仿,而是一个持续的理解、解释和再创造的过程。《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这本书重点论述的就是这个过程,称之为“技术对话”。人类文明的历史是持续不断的、全球化的对话与交流的过程。技术对话让技术史成为文明史,并且是一部不同文明之间、文明各领域之间密切对话的历史。书中详细地论述了技术对话中的各种情况,影响这种对话的各种因素,实际上揭示的是文明交流互鉴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作者指出:“某地区的人接触新技术时,往往会改动该技术的原始设计,或者做出进一步的创新。”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环境都对其接受新技术的方式产生影响。任何成功的技术被引进后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改动,这也是一种再创新。具体情况包括既有技术水平,以及人力资源、商业组织水平、流通网络疏密、市场发育程度等,这些都决定着技术引进选择和引进后的变迁路径。“技术并不是简单地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一个技术的引进往往会促进当地发明新技术。”书中举的一个重要例子是,中国在宋代就发明了火药和火器技术,在此后的技术扩散中,欧洲人、土耳其人等都在中国发明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火药和火器技术成为影响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力量。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论述人类早期物种培育和耕种技术传播的时候提出,在接受的一方都有“当地技术骨干的参与”,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世界文明中的技术》把技术骨干的参与过程称之为“技术对话”,这也是文化的对话,文明的对话,在对话中往往加入自己文化的习惯、理解和需要,因而要改动原有技术的一些成分,加入一些成分,或者进行必要的再创造。也就是对引进的新技术的本地化、民族化的过程,是新技术的发展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技术的创新和再发明。不同社会或文明之间的相遇和交流也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坚持全球史观的论述,作者以“四海一家,跨越千年的对话与交流”的角度进行书写阐述。在具体的论述中,作者并不是把欧洲写成历史转折和重大革新的中心点,而是对欧洲以外的其他科技知识体系的内容进行了更完整的描述。例如作者强调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性,他特别指出:“1100年的时候,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尤其是在冶铁、河运和农具制造方面。桥梁设计和纺织机械也在迅速发展。在上述这些领域,直到1700年左右,欧洲的技术才堪与11世纪的中国匹敌。”在这个时代的技术对话中,中国科学技术给予了欧洲强大的影响。
在书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观点,就是对西方工业革命的论述。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工业革命是改变人类历史、改变人类文明的重大事件。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16至18世纪,东方文明,包括中国文化的大规模西传,对西方文化的结构性演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西方的崛起成为可能。东方在促进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举例来说,决定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的发明,最初就是受到中国发明的火药火器技术的启发。正如有的西方学者指出的,西方并非是在没有东方帮助的情况下自主地开拓自身的发展,因为如果没有东方的贡献,西方的崛起无法想象。《世界文明中的技术》则为这种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强调在工业革命那个历史时期帮助欧洲在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方面取得进展的具体因素,同时也强调了世界各地在技能和知识方面不可或缺的贡献。把这个观点说得更明确一些,就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背后,是强大的东方文明的影响。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是一部科学史的著作,但严格来说,它可以归为“轻学术”之类,作者文笔生动,娓娓道来,集广阔视野与丰富细节于一体,闪耀着以史为鉴的智慧。它从鸟瞰千年全球技术发展的高度,准确描绘不同文化的传统特色,给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个技术对话和互鉴的文明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就是十分生动而充满灵气和趣味的。
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被称为“奇点”的重要时刻,人工智能突飞猛进,ChatGPT更是一鸣惊人。新科学、新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人类文明发展的环境和趋势。面对着新的技术革命时代的来临,历史上技术对话和文明互鉴能否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读一读《世界文明中的技术》这本书,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责编:徐 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问候
- 习近平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问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
- 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 习近平这样强调
- 联播+|一天四场双边会见 这四个关键词频繁出现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近平颁发命令状并向晋衔的军官表示祝贺
- 看图学习丨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近平颁发命令状并向晋衔的军官表示祝贺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不负嘱托的年轻人,“追光”有了好消息!
- 《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笔记:这三句诗词,与中国梦息息相关
- 习近平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