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研究馆员何振良:刺桐古港,航向未来
人民网北京西安7月12日电 (韦衍行)7月9日,“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启动。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启动仪式上,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研究馆员何振良,带领观众感受不一样的风景。

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研究馆员何振良。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 王阔摄
“在我们泉州的开元寺,有一艘1974年出土的古沉船,当它被发现时,船中有着两千多公斤没脱水的香料药材,经过专家判断,这艘古沉船来自南宋时期,都是属于’福船’类型的远洋商船。”何振良表示,这艘七百年前的“大国重器”,曾是全国体量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出土古船,而“福船”更是古代造船业的标杆,曾以“海舟以福建为上”著称。
泉州在古代被叫作“刺桐城”,不仅有着先进的造船技术,更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作为国内已发掘的唯一一艘由海外返航的出土沉船,它见证了古代泉州的开放与繁荣。何振良说,“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空前繁盛,不仅各国各族商人在这里做生意,西方旅行家也被吸引过来,写下了不少生动的游记——马可·波罗为刺桐‘打call’,将这里称作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雅各·德安科纳看到刺桐港灯火通明,惊叹地将泉州称为‘光明之城’。”
正因泉州在海上贸易的地位,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的人们在这里和谐共处。对于泉州的名胜古迹,何振良如数家珍,“东南最大佛寺开元寺的西塔上,雕刻着印度风格的猴行者,伊斯兰教寺庙清净寺保存着明代皇帝谕旨碑刻,和泉州府文庙、关帝庙做邻居……正是泉州城这样多元的文化底蕴,让中华文明‘宽厚、包容、开放’的特质更加凸显。”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刺桐古城的那段文明得到了世界认可。申遗的20年,何振良全程经历,承担了四部申遗相关法规规章的编制,见证了整个过程的艰辛和曲折,“当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回泉州,大家都沸腾了,掌声、欢呼声、《爱拼才会赢》歌声响彻会场。”
“泉州系列遗产讲述了中国海上贸易的故事,农业与海洋文明交相辉映,全面展现了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和平发展的进程。宋元泉州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拼搏进取、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文化传承至今的见证。”何振良表示,“多元整合、共同繁荣、共享发展”的泉州,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一份历史维度的样本,这对今日的世界仍是重要的启示。
让泉州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泉州。刺桐人的血液里流淌着航海的基因。“千百年来,古城的人们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这份珍贵而独特的遗产。”何振良感叹道,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泉州,这座承载着人类航海记忆的“光明之船”,定能乘风破浪、再续航程,谱写新时代的不朽传奇!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文物古迹司、考古司、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委网信委,人民网,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联合主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中央新闻单位、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地方网信办和文物局、商业网站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及陕西方面有关负责同志、主要商业网站平台、网民代表约2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激活中华文明新活力”主题分享会。
责编:杨东溟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