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蕴含乡村发展逻辑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进步,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推动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推动乡村实现共富共美,“千万工程”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展、成果不断放大,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乡村发展逻辑。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 “千万工程”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认识和把握乡村发展实际,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传统农区,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推进工作。同时,充分把握乡村建设优势,既着眼于现实的和潜在的,又考虑到整体的和局部的,推动协调发展、扬长补短。我们推动乡村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注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订针对性解决方案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实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
二是坚持统筹推进。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乡村建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系统谋划、系统治理。“千万工程”涉及城市与乡村、硬件与软件、技术与设施、观念与机制等多方面,一方面在整体设计、统筹推进上发力,另一方面根据各地自然禀赋、社会经济条件、风俗文化等制订方案,推动建成万千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宜居乡村。我们推动乡村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有效提升乡村建设效能。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发源地。“千万工程”围绕乡村环境领域存在的主要短板和薄弱环节,把人居环境整治同生态环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通过绿色转型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有效路径。我们推动乡村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千万工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源头,成效显著、影响深远。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其中蕴含的乡村发展逻辑,有利于推动“三农”领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利于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有利于循序渐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实现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宋月红)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