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良好的地方戏传承生态

全新复排的阜新蒙古剧《砸斗》,展现了我省对濒危剧种保护、传承的阶段性成果。
本报记者 吴 丹 文并摄
核心提示
近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辽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研讨会在铁岭举行,专家学者、各戏曲院团负责人及获得首批“小戏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称号的演员们齐聚一堂,就展演剧目的舞台呈现、剧本创作、濒危剧种的抢救式保护、我省地方戏曲未来发展的潜力与前景、推动地方戏曲作品守正创新的方法手段等展开探讨。
文化振兴,好戏赋能。在第二届地方戏曲小戏展演中,可以看见辽宁当代戏曲人对传统的回望和继承,更可透视其面向未来的探索和革新。辽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感叹,地方戏曲当借势而为,在保留传统艺术韵味的基础上传承,在适应现代审美需求中实现破与立。
谈变化
小戏搭台,大戏破圈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戏曲导演学会理事徐培成认为,与第一届的探索相比,本届小戏展演准备更加充分、表演样式突出、音乐创作有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剧种的个性化,总体质量有了大的飞跃,向专业化、精致化迈进。
对此,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回宝昆也有同感,他认为各剧种必须明确自己的范式和特点,用独特的气质传递时代声音,他着重强调增强各剧种音乐可识别性的重要性,“不能是拉场戏和秧歌戏听起来都差不多,让观众辨别不出来。”
“小戏展演对于促进我省地方戏曲剧种建设而言,发挥了重要作用。”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一级编剧毛琦如是说。
作为辽宁戏曲界的一个品牌,小戏展演正不断促进我省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尤其是给各剧种提供了充分展示的平台。但在两届展演活动之前,我省地方戏曲发展曾一度陷入困境。2015年文化部出版《全国戏曲剧种普查报告》,我省仅有评剧、辽剧、海城喇叭戏、阜新蒙古剧和二人转5个剧种入选。凌源影调戏虽曾入选《中国戏曲志》,但因多年没有排演作品,被确定为未完全消亡的17个剧种之一。辽剧仅有两个县级剧团苦苦支撑,人员断档;海城喇叭戏、阜新蒙古剧各只有一个国有文艺院团排演作品,被国家确定为濒危剧种给予扶持。
面对当初剧种濒危、人员缺乏、无力排演作品的困境,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举办小戏展演,从小到大,搭平台、打基础、循序渐进、形成氛围。如今,这一创新之举实现了破局目标,小戏正向“小在规模、深在内涵、广在传播、精在质量”的方向阔步迈进,“大戏小戏落玉盘”的繁荣前景值得展望。
谈剧本
要把剧种特色写出来
地方戏曲要想生存下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接地气,让作品和百姓的期待产生共鸣共振。在这一点上,很多与会人员形成了共识。
回宝昆表示,剧本是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基础。现在尽管有些剧本题材反映了现实生活,但对生活的认知、把握需要强化,尤其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还不够鲜明,个别的流于表面化,脱离了戏剧的规定情境。这反映了一些编剧能力上的不足,“编剧一是要懂这个剧种、掌握唱腔特点,铁岭秧歌戏《不了情》之所以出彩,与编剧参与表演、演员参与剧本创作不无关系;二是要围绕‘角儿’写戏,戏曲终归是‘角儿’的艺术,编剧要把主要演员的优势与剧种特色凸显出来;三是合理设置矛盾冲突,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大戏小戏都要求跌宕起伏,这样观众才会爱看。”
“精品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反复打磨出来的。剧本也是。”回宝昆的话发人深省。
谈发展
创新就会有生机
一个地方剧种要发展必须得有立得住的好作品,历史上不是没有“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例子。
铁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孙立亭认为,地方戏曲要想保持它的生命力,在内容和形式上一定要守正创新。当我们看到时代飞速发展对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地方戏曲的魅力,即自身的艺术特点以及所蕴含的地域文化风骨,而这正是地方戏曲未来发展所独有的最核心竞争力。
谈及铁岭的艺术院团最擅长的拉场戏、秧歌戏,她指出,这些都是传统戏曲艺术在舞台实践上多年与时代相结合、与人民大众需求相结合而探索出的结果,“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是成功的,我们也有一些失败的作品,但创新却是一定要做的。守正创新就好似接地气,有了它,地方戏曲就永远蕴含生机。”
毛琦认为,戏曲剧种的发展始终是流动的,有新生有灭亡,它在时间的长河里流动着。一些濒危剧种在展演活动的推动下排了新剧,多年不见踪影的剧种恢复了活力,“从全省来看,小戏艺术质量的提升会带动整体,小戏和大戏互相呼应,小戏为大戏储备人才,大戏为小戏提供创作思路。”毛琦说。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