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评 | 夯实“耕”基,筑好粮仓
7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等问题。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守牢耕地红线。耕地红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依然存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尚不稳固。要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广泛开展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宣传活动,将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维护良好的用地秩序。
提升耕地质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农田质量是粮食安全的根基,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到20%。随着我国粮食需求保持刚性增长态势,只有把高标准农田建好、用好,才能高质量筑牢我国粮食生产基础。要认真落实《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确保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能够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强化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
加强耕地储备。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千方百计增加耕地后备资源。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拥有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亿多亩,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近年来,我国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集聚优势资源,全力攻克盐碱地利用难题。从开展土壤盐渍化治理示范,到推进专项普查摸清“家底”,从组建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到成立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我国协同推进盐碱地治理和综合利用,使得盐碱地面积不断减少,重度盐碱地面积比例逐年降低。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要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因地制宜利用盐碱地,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通过治理赋能、生态赋能、科技赋能和产业赋能,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让更多盐碱地变身新粮仓,助力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夯实“耕”基,筑好粮仓。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持耕地保护优先、耕地数量质量并重,坚持粮食产量产能、数量质量、生产生态一起抓,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就能推动我国粮食安全稳步向更高层次跃升。(作者:向秋)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