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朱香敏(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他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从文明传承的高度进一步深刻理解新时代、把握新时代,进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文化建设成就非凡、文化自信夯基铸魂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鸦片战争后,我国被动卷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赢得民族独立和尊严,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艰苦求索,但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作为马克思主义忠实继承者和实践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的中国共产党,最终推动实现了中华民族从文明蒙尘到文明重光的伟大转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从而强有力地延续了文明之脉,走出了文明转型新生之路。
新时代既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堪称传承弘扬中华文明新的历史纪元。党中央治国理政各方面工作部署、各领域成就创造,都体现了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对中华文明发展前景的历史担当和深层研思,彰显了高度的文明站位、宽广的文明格局、博大的文明气象。我们党创造性提出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找到了让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找到了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激活了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现代适应性和发展生命力。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探索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奠定了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坚实基础。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复兴文库》、戏曲振兴工程等,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家版本馆和国家文化公园等标志性文化工程,进一步矗立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涵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和精神独立性更加鲜明更加突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昂扬基调和精神气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提升文化治理效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同世界人民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着眼于为世界谋发展、为人类谋大同,领导党和人民团结奋斗、攻坚克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以新时代中华文明的新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而丰富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是开放包容还是封闭排他,是多彩多样还是唯我独尊,是转化创新还是固化保守,是交流互鉴还是隔阂冲突?针对这一系列文明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四个共同倡导”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这就找到了不同文明间的最大公约数,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人文基础。在此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清醒地看到,一些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野蛮不是文明,巧取豪夺、以大欺小是野蛮不是文明,信奉零和博弈、大搞单边制裁是野蛮不是文明,干涉别国内政、打压别国发展是野蛮不是文明,煽动“颜色革命”、制造动荡分裂是野蛮不是文明,固守冷战思维、挑动对立对抗是野蛮不是文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明化育、和风东送的新时代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明根基,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一命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系统阐述了“新的文化使命”的科学内涵,发出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号召。
文化使命连接历史、现在与未来,是大道所系、斯文攸归的神圣责任。我们党郑重提出新的文化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文化担当、文明要素,这就让文化发展不仅在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现实空间维度中得以确证,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间维度中得以展开,文化关乎国运国本、指涉大局全局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更加彰显。新时代提出新的文化使命,既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了实现全面小康之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又彰显了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更加自觉自为、更加自信自强地承担起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责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一定会书写出新的辉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预言:“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强国大业、圆复兴之梦,既要有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也要有伟大中华文明的气象光耀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我们党强烈文化担当和高度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兴盛的根本指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共同致力于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共同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共同做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篇大文章。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27日 06版)
责编:闫 尚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