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科技 大运增光
7月27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一名外籍女士在体验智能休息驿站。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7月26日,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的最后一个传递日,“蓉火”穿过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大学等3所高校,传递至赛事主场馆所在的东安湖体育公园。此前,在电子科技大学活动现场,第三棒火炬手,中国中铁隧道专家严金秀说:“希望通过火炬传递活动,展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风貌,激励更多的人参与科研工作。”
严金秀是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历史上首位来自中国的隧道专家,也是首位女性主席。在火炬传递活动中,有多位与她一样来自科技领域的代表。成都大运会自筹办以来,“科技”成为关键词。火炬在科技工作者手中传递,科技的星星之火也在成都这座城市中日渐燎原。
国际大体联秘书长艾瑞克·森超引用作家马克·吐温一句著名的话,“我们一开始都不确定是否是可能的,直到后面我们开始去做了,才确定它是可能的”。
科技,让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在看得见的台前与看不见的幕后,科技之光,光照四野。
“机器人总动员”
当大运会的“幕布”徐徐拉开,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或许会成为成都为全世界观众创造的城市既视感。大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专职副部长郭骥介绍,在赛事保障、辅助训练、生活服务等方面,众多机器人“应召”而来。
被称为“特殊服务生”的“蓉宝机器人”,以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为设计灵感,长着圆圆的脑袋、火焰状的眼睛和耳朵。能靠“颜值”的它,偏要靠“才华”:这是世界上首款带有应急功能的服务机器人,能在场馆中心递送应急包、心脏除颤器等医疗应急工具,还具有讲解、问询、翻译、引领等多项功能。
张睿睿,“蓉宝机器人”背后的能人,在成都土生土长的80后,200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留学,可以说是中国最早一批专门学机器人的博士,2018年回成都创业。“我们要做的是服务型机器人,不搞噱头,真正让科技改变生活。”张睿睿说。从“实用”的角度,“蓉宝机器人”做到了。
在各类场景,机器人各司其职:乒乓球教练机器人能模仿人体动作发球,训练接球者对发球动作的观察和预判,还可以自定义每个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大运村配备双臂拉花咖啡机器人,机械手臂能像素级地稳定复刻大师的拉花图案;在大运会欢迎中心,国内首款可实现快走的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将为各国代表团献上欢迎舞蹈……
“大运场景中的‘机器人总动员’,将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科技赋能赛事的智慧蓝图,待场馆对外开放后,市民朋友们能够亲身体验部分科技设施,尽享大运会‘营城惠民’带来的红利。”郭骥说。
“机器人总动员”只是科技为成都大运会带来的最直观的亮相之一。根据《科技赋能大运行动方案》,相关部门围绕主场馆、大运村等空间,在场馆建设、赛事保障、数字观赛等方面,实施共计170余项技术产品,覆盖30余个场馆,为办赛、参赛、观赛提供科技支撑。
大运会场馆的“科技与狠活”
运动会的核心自然是运动场馆,这也是科技大展身手最集中的空间。
在这里,“科技与狠活”是一个褒义词。举办乒羽项目的高新体育中心,有乒乓球教练机器人,还有指纹识别智能储物柜;举办篮球比赛的凤凰山体育公园,搭建起一套以数字孪生为核心技术的三维仿真模型,实时、动态、可视地掌握场馆的一切;举办跳水、柔道项目的简阳文化体育中心,安装了“消防大脑、能源大脑、照明大脑”,管控15万平方米的场馆,日常控制室只需要6名人员值守……
开幕式举办地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在建设时就全程采用“BIM技术+智慧工地”驾驶舱系统。随着赛事临近,在这个体育公园中,每一处场地、每一处机房,甚至地下15米的工作室,都有工作人员24小时在“看不见的地方”保障“看得见的赛场”。
比如,游泳馆在人工保障之外,还有4个水下机器人。水质维护员黄云龙介绍,以前的泳池都是靠人工清理,“很辛苦,也没那么干净”;而现在的水下机器人是全自动的,可以根据设定路线吸污,将泳池每个角落都清理得干干净净。
继北京冬奥会之后,金山办公也为成都大运会带来了办公软件的“黑科技”。金山办公大运会项目经理赵静介绍,金山办公旗下WPS 365提供了协同办公软件及安全管控等服务,开赛后预计服务14个赛区、27个场馆、49个场馆中心,覆盖超5万名工作人员。
比如,WPS智能表单将为大运会指挥中心提供数据大屏的对接功能。过去,工作人员需要每天挨个去问几十个业务子系统数据,比如赛区、场馆、酒店、活动、新闻中心,并手动写入数据库,引入WPS智能表单后,填写好的表单数据自己会导入屏幕,并以可视化形式显示。
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局长刘杰说:“在此次大运会中,我们培育孵化的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在场馆建设、智慧生态、赛事保障等多方面提供大量产品和服务。”比如,成都科创投集团所投企业——蘑菇车联,为大运会提供自动驾驶接驳服务;成都高新区的智能硬件中试平台,对川大呼吸式捕蚊机成果进行中试熟化,该产品已正式量产并在大运村投入使用。
蘑菇车联大运会项目工作人员魏嘉星介绍,本次大运会赛事期间,蘑菇车联提供的是全球首款搭载“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自动驾驶前装量产巴士,两款车型均搭载蘑菇车联自主研发的车规级蘑菇汽车大脑,标配8颗固态激光雷达及多类型传感器,感知范围200米,可以做到360度无盲区,识别仅15厘米大小的极小障碍物,响应时间为0.1秒,比人类驾驶员反应快3倍,能够安全高效地处理各种复杂城市交通路况。
坐上自动驾驶的快车,驶抵成都大运会现场,这里将成为运动员们追逐梦想的地方,而科技,为梦想保驾护航。
大运会之外,大运会之后
在场馆之外,科技继续“造梦”。比如,成都大运会“发”熊猫,是真的。
花花将成为大运会期间接待粉丝最多的“明星”,这一点毋庸置疑。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不仅可以见到大熊猫,还能与大熊猫零距离合影。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门口的“花花的家——元宇宙大熊猫互娱体验馆”,80后创业小伙儿张赐的主打产品是“体积视频大熊猫XR合拍”
张赐解释,体积视频是一种可以捕获三维空间信息并生成三维模型序列的技术。他们利用专业相机组成的360度拍摄矩阵,来获取大熊猫的活动视频,再利用特效拍摄技术,实现体验者与大熊猫的“同框合拍”。
科技赋能大运,更是在创造一个除了大熊猫、川菜、茶馆等传统城市印象之外的成都。短短12天的大运会将让世界看到成都的科技力量和创新活力,而西部(成都)科学城作为成都市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主阵地,也交出了一份历时3年多建设的答卷。
刘杰介绍,近年来,科学城在构建“实验室”体系、打造“大装置”集群、筑强“国家队”力量、推进“高校圈”建设、强化“人才港”效应、培育“新经济”优势等方面,已经有了能用数字说话的成绩。
启动建设了太行实验室,揭牌运行了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等4个领域的天府实验室;推进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等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4个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动6个科教基础设施、5个交叉研究平台、22个科技创新基地落地运行;引聚了中科系、中核系等2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布局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9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积极联合知名高校,布局清华、上海交大、西北工大等66个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引育高新技术企业5000余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1家,培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大运会尚未开始,“蓉宝机器人”已经被不少博物馆、社区等地方“预定”,以后到成都参观博物馆,你或许就能遇到“再就业成功”的它。蘑菇车联的自动驾驶也并非仅服务于大运会,在大运会后将继续在成都天府新区落地商业化运营。
艾瑞克·森超在参观大运村和一些竞赛场馆后相信,这些大运会的“遗产”,将在赛后使每一位成都市民都受益,对整个城市来说也非常重要。他透露,成都和国际大体联将合作建立一个大运会数字博物馆,对成都、中国,以及全球的观众开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徐硕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