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船企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独树一帜 绿色节能船型占比提高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我国造船行业优势显现,三大造船指标稳定增长,市场份额世界领先。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企业的造船水平也获得了更多国际客户的认可。目前,多家上市船企在手订单饱满。

炎热的8月,在辽宁省大连市的一处造船厂里,工人们穿梭于船坞内外,紧锣密鼓地施工作业。而在一艘即将于2023年8月21日交付的集装箱船上,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为新船的交付进行最后的打磨和检查。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市场需求旺盛。目前,接到的新船订单已经排到了2027年,虽然尚未处于满负荷状态,但造船任务依然比较重。以即将交付的这艘集装箱船为例,船厂已于2023年6月顺利交付了第一艘,还有7艘尚待交付。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该造船厂承接的订单全部来源于海外,主要以LNG船和游轮为主。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6月,中国船舶出口金额112.1亿美元,同比增长7.7%。出口船舶占全国新接订单量的比重为92.9%。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1月—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9.6%、72.6%和53.2%,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3%、67.2%和46.8%,均位居世界第一。
造船业迎“新周期” 绿色节能船型占比不断提高 新船价格攀升
作为重工业中的代表性行业,造船业与海运业一样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在历经了数年的产能出清之后,中国造船业也呈现出较强的复苏态势。目前,有哪些船舶类型受到市场欢迎?在造船价格和成本方面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多家造船厂的工作人员表示,受全球“双碳”目标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船型生产到燃料改进都向着绿色化、节能化转型,市场的细分“赛道”竞争也日益明显。一位广州造船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汽车滚装船占企业全部订单比例超过四成。

记者在采访时还了解到,造船的主要原材料钢材,2023年以来的价格整体有所回落,这也为船舶的生产成本减轻了一定的压力。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新造船价格继续攀升,截至6月底,新造船价格指数为170.91点,同比上涨5.8%,达2009年1月中旬以来最高水平。

成本和价格的变化,使得多家船舶上市公司半年度业绩预喜频现。例如中国船舶,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亿元—6亿元,同比增长约155.43%—206.51%。中国重工,上半年业绩扭亏为盈,预计净利润约1.9亿元—2.1亿元。亚星锚链,上半年预计净利润约1.1亿元,同比增长约为89%。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能源化工高级研究员 黄柳楠:我国船企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交付能力等方面可以说在全球独树一帜,未来在绿色航运的理念下完全有能力保持领跑地位。
责编:杨东溟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